摘要:李淵與朱元璋是不一樣的爹,李世民與朱棣也是不一樣的兒子。李世民稱帝前是秦王,朱棣稱帝前是燕王,但此王非彼王,明朝實行的纔是真正的藩王制度,朱元璋登基後,把二十幾個兒子全部封王,而且,他們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要離開京城前往封地。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啓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注:本文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慣,均採用虛歲。)

發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歷史的一次重大轉折。從此以後,唐朝改弦更張,整個中國也開啓了一個新時代,影響後世千年。

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奪權登基,成爲大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主要乾了兩件事,即“殺兄”和“逼父”,實際上,“殺兄”只是手段,“逼父”纔是目的,玄武門之變的實質就是謀反篡位。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歷史上另有一位強勢皇帝與李世民極爲相似,同樣都是開國皇帝之子,同樣是靠武力奪權稱帝,在位期間也同樣開創了盛世,他就是明成祖朱棣。但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李世民的皇位是直接從父皇李淵手裏篡奪的,而朱棣的皇位卻是通過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朱允炆手裏篡奪的。

那麼,既然朱棣早有篡位野心,他爲什麼不學李世民直接造父皇朱元璋的反呢?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簡要分析如下,如有不足或不當,歡迎批評指正。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原因一:李淵與朱元璋的實力不同

同爲王朝開創者,李淵和朱元璋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李淵性格軟弱,手中的權力也十分有限,在李世民這個優秀兒子的光芒掩蓋下,他更是被戲稱爲“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開國之君”。而且,李淵登基稱帝后,唐朝的軍權分散在各位皇子和武將手中,李淵能直接調動的軍隊十分有限。

而朱元璋卻恰恰相反,他性格強勢,手段狠辣,建立明朝後還廢除了沿襲千年的宰相制度,實現了高度中央集權,他手中的權力,比以往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大。朱元璋在位期間,更是通過大殺功臣,逐漸回收了大部分軍權。

所以,造李淵的反容易,造朱元璋的反卻難於上青天。對於這一點,朱棣十分清楚,所以不敢輕舉妄動。

(明成祖朱棣畫像)

原因二:李世民與朱棣的情況不同

李淵與朱元璋是不一樣的爹,李世民與朱棣也是不一樣的兒子。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開始正式造反時,李世民已經20歲,按照《新唐書》和《舊唐書》的說法,他纔是晉陽起兵的真正策劃者和推動者。縱觀整個唐朝開國功臣,只有與李世民戰功相當的將領,卻並不存在戰功甩李世民八條街的將領。也就是說,李世民確實對唐朝的建立居功至偉,他在朝中軍中既有威信,也有大量的擁護者。

而朱棣的情況卻大不相同,朱元璋早年參加農民起義軍造反時,朱棣還沒出生,即便是到了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時,朱棣也只不過是個9歲的小毛孩子。也就是說,朱棣並未參與到明朝的建立中,他的功勞、威信以及實力都遠不能與諸多明朝開國功臣相比,更無法輕易撼動朱元璋的地位。

(李世民劇照)

原因三:唐朝與明朝的分封制度不同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唐朝和明朝對皇子的分封制度不同。李世民稱帝前是秦王,朱棣稱帝前是燕王,但此王非彼王,明朝實行的纔是真正的藩王制度,朱元璋登基後,把二十幾個兒子全部封王,而且,他們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要離開京城前往封地。

也就是說,李世民雖然叫秦王,但他的活動範圍和勢力範圍實際上還是留在京城,但燕王朱棣卻自幼生長在北京,他的地盤和勢力範圍都在遠離京師的北方地區。

(朱棣劇照)

所以,朱棣要造朱元璋的反,縱然他的實力再強,也礙於路途遙遠難以實現。從北京到南京,相隔千里,朱棣那邊剛剛出發,朱元璋這邊早已做好了準備。而當年李世民造李淵的反能那麼容易成功,靠的就是乘其不備,這個優勢朱棣是不具備的。

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造侄子朱允炆的反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爲雙方無論從智謀還是實力上看,都確實可以一搏,畢竟相對比於朱元璋,朱允炆確實太嫩了點。

綜上,朱棣不學李世民直接造父皇朱元璋的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爲他明白,那根本就是死路一條。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明史》、《明實錄·太宗實錄》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