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道理是如此的簡單,但釀造過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形成的,不同種類起泡酒的風格往往也相差較大。

現在,來看看這幾種釀造不同風格起泡酒的方法有何不同之處吧~傳統釀造法

首先要說的就是釀造香檳時所使用的非常特別的“瓶內二次發酵法”。

將人工採摘後的葡萄進行壓榨後開始第一次發酵以獲得基酒,隨後將經過調配混合的基酒裝入瓶中,加入少量發酵液體,開始進行第二次發酵。

整個發酵過程會持續6-8周時間,緩慢的發酵過程會使風味得以發展,由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溶解在酒中從而產生氣泡,這會使瓶中產生極大的壓強。

發酵過程結束後,酵母菌會死亡並在瓶內自溶,釋放出獨特的風味物質。酒液與酵母接觸時間越長,其麪包、烘烤之類的風味也越明顯。之後,酒泥通過轉瓶的方式挪動至瓶口,再在壓力的作用下噴射而出,酒液恢復澄清。

一般來說,這種釀造方法所產生的起泡酒的氣泡細密綿長,上升緩慢,口感細膩,可持續時間久。轉移法

轉移法是“便宜”版的傳統釀造法,同樣是在瓶中進行二次發酵。只不過,轉移法無需轉瓶,在過濾沉澱時,將葡萄酒倒入加壓罐中過濾,最後再裝瓶。

這種方法可以生產出同樣品質優秀卻價格低廉的起泡酒,通常會大批量進行釀製。罐式發酵法

世界上被消費的大多數便宜的起泡酒多使用這個方法釀造。在該方法中,第二次發酵是在加壓的密封罐內進行,裝瓶前過濾沉澱。

這種方法能夠顯著降低生產成本,酒和酒泥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接觸,能最大程度的展現葡萄本身的特點,對於像麝香或雷司令之類的品種,這種方法非常適宜。阿斯蒂法

Asti法專用於意大利阿斯蒂起泡酒的釀造,不涉及基酒的生產。

整個發酵過程發生在加壓罐中,酵母釋放出的二氧化碳直接溶入酒液產生氣泡,當酒精度達到7%-7.5%時,過濾並停止發酵。這些酒馬上裝瓶並進行銷售。氣化法

與碳酸飲料中氣泡的來源一樣,在基酒中直接加入二氧化碳,從而得到低端的工業型起泡酒,因此這樣的方式也被稱作“可樂法”,但這種方法在歐盟已經被禁止。

這是所有釀造起泡酒方法中最便宜的一種,但相應地,這種方法所生產的起泡酒起泡粗大,口感粗糙,消失速度快。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也都清楚了,雖然同樣是二氧化碳,但由於釀造方法的不同,差距也就由此產生了。

RVF新媒體編輯

圖片選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