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一大“元兇”,那麼,要是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一起喫飯,是不是用公筷比較好?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這樣的疾病預防意識,

特別是對於“喫”這方面的預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2012年全球新發胃癌約952000例,胃癌死亡723000例,我國胃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約佔全球總數的42.6%和45%。

而且胃癌已經是我國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且發病時約90%爲進展期,預後較差。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吸菸、高鹽飲食、常進食醃製食品、攝入新鮮果蔬不足)和遺傳因素等相關,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主要因素。

與此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除了是胃癌發生的主要因素外,它也是普遍羣體慢性胃炎的罪魁禍首。

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超過80%的帶原者並不會表露病徵。世界超過50%人口在消化系統上部帶原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較盛行於發展中國家,而西方國家的影響範圍也逐漸縮小。

什麼方式容易導致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具有普遍易感的特性,尤其老年人及兒童,其傳播方式簡單,主要是糞-口、口-口傳播,共同生活可通過共同進餐、接吻、接觸生活物品等方式傳播;而且一旦感染非常頑固,大多數患者表現隱匿,90%不表現症狀,易潛伏於體內。

在我國大小節日特別是春節前後,親戚朋友喜好聚餐,人多密集,毫無避忌地一同共餐喫火鍋,卻毫無使用公筷的意識,如一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則容易引起羣體得病,這也是導致感染幽門螺桿菌具有明顯的家庭聚集特點的原因。

雖然也還有少部分人並不認可“口-口”傳播螺旋幽門桿菌,但是,無論是公衆場合還是家庭式聚餐,中六君認爲,還是要提倡共餐公筷的做法,進一步杜絕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向疾病SAY N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