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一些地區不願意接受扶貧大棚項目:有的人寧願外出打工

來源:微信公號“大衆日報”

記者在基層調研時瞭解到,山東省一些地區不接受扶貧大棚項目。

魯南某縣扶貧辦一位負責同志說:當地實際上不再向基層推薦大棚扶貧項目。

菏澤市牡丹區何樓的一處扶貧大棚。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產出收益不是很高,農戶承包扶貧大棚的積極性較差。 

他表示,由於受市場波動影響,農戶承包扶貧大棚的積極性較差。因爲產出收益不是很高,有的農戶寧願夫妻外出打工,每天有兩三百元的收入,也不願意承包大棚。

大棚種植對技術、行情較爲依賴,後期維護費用高,比如兩年就需要換膜,從而影響收益。

魯西地區一位鄉鎮扶貧幹部表示,扶貧資金一般會到鄉鎮,但鄉鎮幹部卻不一定有這方面的經營頭腦,大都會從縣級項目庫裏選擇,一般就是大棚、光伏和扶貧車間,基本上是聽從上級安排,過去選擇大棚項目的較多。

一位省派“第一書記”告訴記者,目前,扶貧資金建設的扶貧大棚,產業收益率有點偏低,有的已經出現了閒置問題。

此外,一些立足大棚發展的“高收益”項目,易觸碰“紅線”。

3年前,臨沂市河東區湯河鎮大程子河村村民周坤承包當地扶貧大棚項目,建起了農業生態園。今年3月,這一項目因爲涉嫌違建,自建設施被拆除,項目基本停滯。

這處產業扶貧項目,流轉大程子河村20多畝農田,周坤自己先後投入大量資金,並整合了60多萬元的上級扶貧資金建設而成。

根據承包合同,他每年需要交納承包費13萬元(包括土地流轉費)。

周坤說:如果是單純種蔬菜大棚,很難交得起這麼多承包費,還不如出去打工掙錢。當地相關部門不僅同意他們建設生態園,有關負責人還鼓勵他們加大投資力度。

大程子河村原村委會主任周良世表示,這個扶貧項目要求以種植養殖、農業開發爲主,但當地人種蔬菜,技術根本不成熟。

他說:這個項目(生態園)每年上交承包費,還能解決部分貧困人員就業。該村有3500口人,當時有貧困戶110多戶400多人,需要照顧的孤寡老人也很多,承包費都用在了他們身上。

這個項目建設了連體大棚的棚頂,而且硬化了地面、維修了魚塘,還加蓋了加餐的小屋,成爲集餐飲、採摘、垂釣、觀光爲一體的生態園。

鎮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當事人承包的村集體扶貧項目,承包合同明確規定不得改變土地性質和用途。因此,一些不屬於農業經營的設施被拆除。

耕地“紅線”不容觸碰。這個項目何去何從?當地相關部門最初給出的解決方案,其中一條就是將承包費下調5萬多元,現在還沒解決。

前述那位扶貧辦負責同志建議說,相關部門應不斷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對於扶貧項目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扶貧大棚收益低等,研究制定具體對策,並形成制度化的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