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固陽故事】故鄉的扎蒙花

故鄉的山坡上,廣泛生長着一種極普通的小野花—扎蒙花。

說它小,是它體型嬌小,花杆只有二三寸高似縫衣針粗細,整個花頭只有指頭肚大,形似一個頭狀花序呈放射狀,它形似韭菜但比韭菜花小很多。小小花序又是由十來個小米粒般的小花朵組成。

說它普通,是它盛開時樸實無華一點也不張揚,淺淺的白色略帶點淡粉色, 眼大的人甚至不會看到它,嘗一嘗,有點野韭菜的味道。

扎蒙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極耐乾旱貧瘠,喜光,一般生長在向陽的坡樑上。無論千旱風沙牛喫羊啃,每到春天、秋天,它都要頑強地盛開。花期時,漫山遍野到處都有它的身影,星星點點散佈在大地上。

就是這種花,千百年來,人們採摘它作爲一“種嗆油的香料,烘托着人們的味覺和食慾。

記得小時候,每逢春天或是秋天的雨後,正是扎蒙花盛開的季節,大人們就催促着:快去刁扎蒙去哇!於是,我們這些半大子小子、女子們,三五結伴,帶上乾糧,每人拿個小笸籮,走到離村很

遠的山坡上,低着頭尋尋見覓,時不時用三個手指頭捋下那小小的花朵,丟進就着的小笸籮裏,我們管這種活兒叫刁扎蒙。

刁回來的扎蒙花,放點鹽用鐵鉢子搗爛,捏成象棋子般大小的餅狀,再用線繩穿起來掛到陰涼處陰乾,也可以直接攤開涼幹。由於花小,即使是手腳麻利的,刁上一整天,也只能收穫十來片。

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都是在食不果腹清湯寡水中度過的,好的生產隊每人每年只能分3斤素油,差的只有2斤甚至更少。

居家過日子細水長流,喫油更要精打細算。女人們每次做熟了飯(無論燴菜、調涼菜或是做麪條),飯菜將要出鍋時,掰上一小塊幹扎蒙花,揉碎了握在手裏,在勺子裏倒上少許胡油,伸進竈火裏,一會兒拿出來看看,直到油熱略有冒煙恰到好處時,再把揉碎的扎蒙花投入,扎蒙花在熱油裏翻滾着瞬間變成金黃色,立即倒入鍋裏,隨着呲啦一聲,頓時奇香四溢,彌滿了鍋裏鍋外整個屋子。

這個過程極具技術要領,要眼疾手快一氣呵成,油冷了嗆不出香味,油熱了扎蒙花就糊了苦了。

扎蒙花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就是用在擱鍋面、拌湯或是汆莜麪最具風味,還要在即將出鍋時嗆入最佳,涼菜也是即將要喫的時候嗆入最香。在我們的印象中,所有的熗鍋材料,都沒有故鄉的扎蒙花那種獨特的香味,就連芝麻也比不過。有了它,不好的飯菜變香了,好的飯菜更香了,真是奇妙無比。

我離開故鄉生活在城市多年,美味佳餚喫過許多,但故鄉的扎蒙花總是我味覺的最香心裏的最愛。好在老人最知道兒女的喜好,農活兒再忙再累,也要在扎蒙花盛開的季節採摘一 些,給我們拿來。故鄉來人,也總要給我拿上幾片扎蒙。

每當嗆出那香飄四溢的扎蒙花,我就想起了故鄉,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童年的味道。

精彩回顧

市旅發委傅民主任赴軍事體驗旅遊產品生產基地調研

來源:多彩固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