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畢竟不是母語人士,語法意識、翻譯四步走,用四字格,都需要在平常練習中刻意訓練,刻意學習多了,才能變成自己的。口譯殿堂筆譯訓練營,十次作業,十週學習翻譯的心路歷程在此總結一二。

口譯殿堂筆譯訓練營,十次作業,十週學習翻譯的心路歷程在此總結一二。一來是反思一下自己學到了什麼,二來也是一次複習。當下我能總結提煉的東西應該就是我的東西。

一. 如何翻譯一篇文本

1.背景查證,樹立文體意識

拿到一篇文本,無論是中翻英還是英翻中,首先要做的是通過互聯網,用整段、整句複製的方法去查找這篇文章的出處,瞭解語篇是who talks to whom about what, when, why,這樣有助於你樹立文本意識,對文體、語氣、風格都有了解。這是作爲譯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比如第10次作業JACKY老師佈置的一篇關於王毅部長在外交場合的講話(中翻英),提到“懷柔遠人”,懷柔的意思是用恩德對待遠方的人使其歸順。但此處,如果把歸順翻譯出來不符合外交場合。

另外一篇外刊對科利爾《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的書評,對這麼嚴肅的話題的書評語氣一定是很嚴肅的,書面意味比較濃。這些都是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有過的思考,與第一次作業提筆就翻相比,樹立了文本意識。

又比如,近期接觸到一篇二筆真題,出自外刊對婚禮花費高的調侃,語氣輕鬆、活潑,還開玩笑,翻譯的時候也注意到這一點,翻譯出戲謔調侃的味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大意提到與其花那麼多在婚禮上,更何況婚姻本身也不靠譜,不如買只貓,因爲Fluffy 纔不在乎你每週末帶不同的人回家。我想這裏的Fluffy可以翻譯成“喵星人”,顯得很活潑。這是我通過口譯殿堂學會的:要發揮譯者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文體意識。

2.確認時態,要有宏觀的語法意識

對中譯英來說,翻譯之前首先要確定通篇的基礎時態。小彭老師講解的時態分析方法,系統、簡單、易掌握。

“時”分爲:過去、現在、將來,“態”分爲完成、進行、完成進行,排列組合一下九種時態就出來了。簡直是神器!自己在平常練習的時候,只要有了時態意識,不確定的就去翻一下語法書。這樣查漏補缺的學習方法,對我來說很友好,也免去了死記硬背之苦。

縱觀十次作業,我的語法弱項得到加強的包括時態、現在分詞、獨立主格結構、冠詞用法都暴露出來。這幾個方面史無前例地清楚。以前聽JACKY老師提過,只要語法不出錯,過三筆沒有問題。於是,我誤以爲只要沒有語法錯誤,就是好譯文。小韓老師的一句話我一直記着:沒有語法錯誤的譯文不代表是好譯文。這是我通過口譯殿堂學會的:一篇中譯英譯文,沒有語法錯誤是起碼的要求。

3.翻譯的金科玉律——直譯、直譯、直譯

頭四次作業中,尤其是英譯中我特別喜歡加連接詞,喜歡調換句子語序。那個時候我的方法是,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再說一遍,於是用了很多連接詞想讓原文的邏輯更清楚。這個過程很喜歡調換句子的語序。殊不知這樣犯了好幾個大忌。其中就是違背了信息流動原則的大忌。

《非文學翻譯》中說,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好的文本都是先說舊信息,再說新信息,如此這般延續銜接。這叫信息的流動。所以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也應該按照原文的順序直譯,尤其是英譯中。現在我做英譯中的時候,動筆之前會默唸一下咒語“直譯、直譯、直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提醒自己這一原則。當然,中譯英的時候順序需要稍稍調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但大體的原則還是直譯,改動幅度不能太大。通過口譯殿堂的筆譯學習,我已經把“直譯”奉爲圭臬了。

4.中英文的文體差異

小韓老師在講中英文的文體差異時說我們把英文寫成了中文的樣子,把中文寫成了英文的樣子,翻譯操作流程完全顛倒。真是說到了我的心坎上。想起來都覺得很好笑。每一位老師都苦口婆心地對我們說:英文是形合的語言,有嚴格的語法規則,喜靜態;中文是意合的預言,形式鬆散,喜動態。我聽見了,也記住了例子,但是不知道把理論用到實踐中去。寫起中文來還是用了很多邏輯連接詞,寫起英文來還是and連着一串動詞。我寫過and又and的句子,自己看着都覺得很不好,就是不知道怎麼寫。

現在學會了:中文如果有兩個謂語,要找出核心謂語,另外一個用分詞、介詞結構、從句等從屬成爲附着在上面,就像把樹枝安在主幹上一樣。現在遇到這種情況,我會考慮,能不能把動詞名詞化,避免and又and的情況。

5.中英互譯四步走

翻譯四步走——分析、拆分、轉化、組合,這是刻意訓練的方法。中譯英的時候,要分析理解原文的意思,要是理解錯了,再漂亮的翻譯都是零。分析理解有三個維度:意思、邏輯、言下之意。這個很考驗人的理解能力。

理解意思,是爲了找到合適的英文對等詞;理解邏輯,是因爲英語是意合的語言,翻譯的時候要把漢語潛在的邏輯表達清楚;理解言下之意,我感覺是對前兩個的升級,是爲了讓英文把原文表達得更清楚。拆分,英譯中時拆分是便於對長難句的翻譯,尤其是抽象名詞寫成小短句,這樣翻譯過來就符合中文喜動態的特點;中譯英拆分的時候要注意用同一主語,便於轉化組合的時候好寫英文句子。轉化組合後的句子未必就是你成稿的樣子,但是這四個步驟有助於你理解段落,按照這四個步驟寫出來的句子大方向不會錯。有時在練習的時候,未必每個句子都四步走,但可以幫助你有意識地區分析理解句子。

6.檢查潤色,“知無贅言”

翻譯完畢以後,第一次檢查是對照原文,可以回譯一下,看有沒有漏譯、錯譯、語法錯的地方,有沒有用錯詞的地方。第二次檢查是脫離原稿,以讀者的身份看,有麼有說不通、不符合習慣的地方。修改的時候,可能要七八遍。還有要注意,“知無贅言”。該刪的地方不要捨不得刪。秉持能刪就刪的原則,讓中英文語言表達簡潔明瞭。對於中文的潤色要多用四字格。

二.學習的方法

1.由點及面

要由點及面地去積累、學習。比如指出這裏分詞用錯了,那就要去看看整個分詞的用法,梳理一下。這樣才能查漏補缺。比如你用了一個詞,參考譯文用了另一個詞,你就要去看看這兩個詞的差別在那裏。千萬不能不明就裏,死記硬背。語言是很靈活的東西,它千變萬化,你不能指望這次背下來的東西下次一模一樣出現。

2.查詞的方法

對於一個英文詞用在這裏合不合適,要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定性是看意思合不合適。定性分析要查這個詞的四個方面,我自己概括了一下包括這個詞的含義、語法(及物還是不及物)、介詞搭配、本身是褒義還是貶義,語義韻。以前查詞,基本看到前三項,最多到第四項,從來沒有注意到語義韻。所以查到了一個詞,不要看到搭配和意思就喜出望外以爲可以用,還要看它都是在什麼語境下有,看它所有的例句,把所有能查到的例句都看完,看懂,才能瞭解這個詞怎麼用了。另外,還要對詞做定量分析,有的用法語法正確,也符合語境,但是用的少。這裏的定量分析主要是看這個詞外國人用的多不多,不能看CHINA Daily之類的用法。另外,多部字典交叉用,相互檢驗。

3.刻意訓練

整個學習的過程都需要刻意訓練貫穿始終。我們畢竟不是母語人士,語法意識、翻譯四步走,用四字格,都需要在平常練習中刻意訓練,刻意學習多了,才能變成自己的。想不出來四字格,沒關係,可以查,用一次保證這個成語就印在腦子裏。

三.感性總結

跟着老師學習翻譯,除了知識上的收穫,更多的是讓自己學習生活中更加嚴謹、求真。我一度覺得各位老師經過口譯、筆譯的正規訓練,工作學習態度肯定也是十分嚴謹認真的。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都能做到優秀,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如果有興趣跟着Jacky學翻譯,可以掃碼添加Jacky,瞭解咱們口譯殿堂的“口譯和筆譯訓練營“!!絕對顛覆你對英語學習的認知!這個可以保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