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当初被刘邦追到了乌江边上,但是这本不应该是他的绝路,因为在乌江的茫茫碧波上,有一人划着小船前来接项羽过江,小船能够乘坐的人数有限,项羽回首看着自己为数不多的人马,回想起当初他从江东带走的八千将士,项羽心中很是悔恨。离开吗?留下吗?项羽耳畔呼啸的是大风,心中呼啸而过的却是过往的一幕幕。江涛仿佛为项羽奏响挽歌,项羽颈边的红也成为了他最终的颜色。很多人对此等英雄不由叹惋,项羽啊,你若是能够回到江东多好,你若是还能卷土重来多好。可是,这样的项羽能够打败刘邦吗?虽然答案很残酷,但这的确是不可能的。

项羽当初起兵是以拥立楚怀王为名义的,所以他才得到了昔日楚地百姓的响应。而项羽之后却将楚怀王杀了,导致他背离人心。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虽然楚怀王不过是一个傀儡,但是他毕竟是王。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当初始终不杀汉献帝。江东子弟听命的是楚怀王,楚怀王一死,江东百姓自然不会再听项羽的话。而项羽其实也得到过很多机会。章邯因为被赵高所逼,所以才在巨鹿之战中投奔了项羽,而当初刘邦先入了关中接受了秦朝的投降,最后却是项羽成为霸王,以及当初项羽在咸阳设下的鸿门宴,种种事件其实都体现出了命运对项羽的偏袒,可惜项羽都没能好好把握。

项羽当初放弃了关中而迁到彭城,刘邦平定三秦之后,开始与项羽陷入鏖战。虽然项羽起初在战事上依然占据着上风,但是刘邦却能够坚持反抗,依靠三秦之地实现不断得扩张。经过四年的对抗之后,局势已经发生了逆转。项羽的实力已经被严重拖垮,而刘邦却能够不断变强。到了决一死战之时,刘邦集合诸侯之力,韩信在垓下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项羽也因此自刎。昔日的霸王走到了末路,跟着他逃到乌江的人不过只有二十。项羽为回到江东之后的生活而迷茫,而他的死其实也是一种解脱。

而项羽本身的性格特点其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在政治上缺乏筹谋,行事太过刚硬,但是又容易仁慈,而对于人才又并不重视。他刚愎自用,不善采纳他人意见,他想要沿袭周朝对列国分封的路子,实际上这却造成了他的最终悲剧。如果他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学习秦始皇当初的举措,或许就不会引发之后的乱局。在舆论方面,刘邦打起了为楚怀王复仇的旗号,得到了民心,这样一来,天下人自然都站在了与项羽相背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即便项羽过了江,刘邦也不会留给他退路,战争哪有那么仁慈。当项羽过江之后,不等他重整旗鼓,刘邦派来的大军就已经将他杀死了。所以说,过不过乌江对于项羽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再说,就算项羽过了江,他也不能迅速集结军队,即便他集结起了军队,仅仅依靠江东这小块地方,自然无法对抗统一已成大势所趋的刘邦。

从项羽的角度出发,既然他最终逃不过一个苟延残喘的结局,还不如自我了断。

而如此种种,也正说明了项羽缺乏夺天下的能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