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術經緯

“血脂較低的女性通常被認爲不太可能出現心梗或中風,但現在發現她們的出血性中風風險可能仍然比較高。

降脂策略多年來被廣泛用於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人們對於“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觀念也逐漸根深蒂固。不久前,我們介紹過“好”膽固醇不是越多越好,相似的,其他血脂成分也並非越低越好。

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約3萬人隨訪近20年的研究指出,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極低的女性發生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高。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期刊《Neurology》。

高膽固醇血癥是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然而有研究顯示,較低水平的總膽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可能與出血性卒中風險相關。但大多數研究對不同血脂水平、出血性中風亞型等因素缺乏充分探討,爲了進一步明確低血脂對中風的影響,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了這項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

由於女性中風的疾病負擔被認爲高於男性,這項研究也聚焦於女性羣體,從女性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中納入了27,937名女性,通過血液樣本分析了她們的LDL-C、HDL-C、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並通過醫療記錄來確認中風事件,平均隨訪時間長達19.3年。

根據LDL-C水平,受試者被分爲五組:<70 mg/dL(n = 1,069),70 - 99.9 mg/dL(n = 5,739),100 - 129.9 mg/dL(n = 10,067),130 - 159.9 mg/dL(n = 7,187),160 mg/dL(n = 3,875)。

與膽固醇水平爲100-129.9 mg/dL的女性相比,LDL-C水平最低的受試者更年輕,體力活動和飲酒更多、更少超重,也更少有高血壓病史或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反之,LDL-C水平最高的女性年齡更大,飲酒和體力活動更少,更可能吸菸、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肥胖等問題,更多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接受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

隨訪期間共發生了137例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是腦內出血(ICH),有85例,其次是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有43例。對年齡、吸菸飲酒、體重、體力活動、絕經及激素治療狀態、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病史和降膽固醇藥物的情況進行調整後,研究人員發現,LDL-C水平和出血性中風風險呈現U型關聯。

與LDL-C水平爲100-129.9 mg/dL的女性相比,LDL-C 水平極低(<70 mg/dL)的女性出血性中風的風險是前者的2.17倍;LDL-C水平最高的女性風險也大幅升高了53%,但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LDL-C水平次低和次高組人羣的風險變化不明顯,呈現略微升高趨勢,70 - 99.9 mg/dL 組升高25%,130 - 159.9 mg/dL組升高14%,但也都統計不顯著。

各出血性中風亞型與LDL-C水平的關聯趨勢也是相似的,極低組(LDL-C <70 mg/dL)風險最高,其次爲最高組(LDL-C≥160mg/dL)。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甘油三酯的影響。在多變量調整後,相較於最高組(>156 mg/dL),甘油三酯水平最低組(≤74 mg/dL)的女性出血性中風風險顯著更高,翻了一倍。進一步分析發現,極低甘油三酯水平主要與蛛網膜下腔出血風險增加2倍有關,對腦內出血的影響不顯著。

考慮綜合影響,在控制相互作用後,LDL-C和甘油三酯與出血性中風的關聯趨勢仍然是相似的。即便僅分析研究基線時未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女性(n = 27,044),得到的結果依然沒有明顯變化,但LDL-C極低患者的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在統計學上不再顯著。

總的來說,女性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極低與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有關。對於HDL-C或總膽固醇,則沒有觀察到相關性。

研究第一作者,哈佛醫學院Pamela Rist教授表示,膽固醇水平極低的女性出血性中風風險升高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血管壁完整性有關。她還指出,這一研究人羣是“獨一無二的,因爲血脂測量是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進行的,當時他汀類等降脂藥物還沒有被泛使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內科Erin D。 Michos教授也認爲這值得注意,鑑於低膽固醇水平對中風影響的爭議由來已久,比起高血脂但經藥物治療得到控制的人羣,“本身血脂極低的女性可能不如其他羣體健康”,這一結果不會影響目前的降脂治療。但也有其他專家提出,對於強化降低LDL-C的治療,需要進一步研究長期安全性。

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LDL-C合適水平爲<130 mg/dL,理想水平爲<100 mg/dL,甘油三酯的合適水平爲<150 mg/dL。

Rist 教授提醒,研究傳遞的一個重要信息是,“血脂較低的女性通常被認爲不太可能出現心梗或中風,但現在發現她們的出血性中風風險可能仍然比較高。”因此,對這些女性,監測高血壓、吸菸等其他危險因素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