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人在機械、科技等侷限的情況下,仍創造出了豐碩的智慧成果,不論是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還是種類之繁多、技術之精巧以及後期之穩固的傳統建築都令人驚歎。像湖北就有一座中國最牛古建築,在長江起起落落700多年,卻仍屹立在長江中不倒,它就是被稱爲“樓堅強”的觀音閣。

觀音閣矗立於湖北省鄂州市東門外距岸200多米的江中礁石上,該礁石因形狀崎嶇神似蛟龍,而被孫權賜名爲龍蟠磯,再加上它與東岸的鳳凰臺隔江相望,所以此地被視爲是祥瑞之地。也正因如此早在宋朝,人們就已經在龍蟠磯上修建寺廟,而在幾經沖毀重修後,於1280年修建了“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

觀音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閣內分佈着觀瀾亭、觀音殿、東方朔殿、老君殿和純陽樓,總面積達300多平方米。下部由1米多高的紅磚基座支撐,內部採用的是堅實、美觀的木框架結構,外輔以青瓦鋪成的飛檐和白色的牆體。寺門楣上鑲有清代同治年間湖廣總督題寫的“龍蟠曉渡”石刻。

此外,觀音閣上著名的“三趣”分別是幾株生機勃勃的百年古樹,兩個被稱爲神鰲眼的石臼,以及一口井水寒涼清透且即便是枯水期水位也高出江面的古井。

那麼觀音閣是如何經受長江水有力洶湧地拍打而百年不倒的呢?民間傳說觀音閣是由神鰲揹負着,所以它可以隨江水的漲落而起伏。但畢竟是傳說,而且觀音閣在汛期的時候還是會被淹沒的,不過它身下的蟠龍磯也就是傳說中的神鰲,因爲前部弧形的高石確實起到了阻減洪水的作用,另外觀音閣自身的建築結構也較爲堅固耐侵蝕。

因此在蟠龍磯和中國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藝下,觀音閣整體歷經風霜仍保留較爲完好。但美中不足的是,閣內的物件和牆體還是難以經受每年一次或幾次的洪水浸泡,其內部曾接近崩壞,好在有明朝、民國以及現代湖北政府的幾次重建維修,才得以留存全貌。

如今遊客已經可以渡江登上這座百年樓閣,眺望煙波浩渺的滾滾長江,感受歷史的厚重感,在此不得不感嘆中國古代工匠的創造力、想象力和純熟的技術,利用江上的一塊礁石將自然和建築融爲一體,閣樓看似雖小但帶給我們的驚歎卻是不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