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是南宋著名奸臣,主要因爲他趨炎附勢,極力主張與金議和,甚至不惜陷害抗金名將岳飛。其實早在北宋爲官初期,秦檜並非議和派,相反他是堅決抵制割地求和,即使在其妻王氏一家全部降金的情況下,秦檜都沒有改變初衷。

但人總會變,尤其是在利誘面前,秦檜的改變發生在“靖康之變”後,作爲北宋重臣,秦檜與徽、欽二宗等人一起被金人擄走,北宋滅亡後,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秦檜此時發揮了見風使舵的本領,周旋在金與南宋之間,他的工作變成了勸降、議和。

爲了最大限度發揮秦檜的作用,金最終決定將其放歸,回到南宋的秦檜,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如何勇猛,如何突破重重險阻,最後纔回到故國,宋高宗被他的“忠心”打動,任命其爲禮部尚書,秦檜後來官至宰相、太師。

朝堂之上,秦檜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按理說他應該知足,即便金滅了南宋,又能許以他怎樣的高官厚祿,但秦檜似乎已經被“洗了腦”,不遺餘力地投身議和事業,不僅殘害南宋忠臣良將,最後竟還真的促成南宋向金稱臣。

“紹興議和”後,南宋毫無尊嚴、安穩地度過了幾十年,秦檜在此後的15年裏,更是爲所欲爲,最終於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終年66歲。此後南宋雖也有主張議和的皇帝,但以主戰居多,秦檜的地位一再下降。

南宋末年,秦檜已經被定性爲“奸臣”,遭世人唾罵,不過秦檜的子孫並非都是大奸大惡之人,南宋後期還出現了一位抗金名將,此人就是秦檜曾孫秦鉅。

宋寧宗趙擴沒有像趙構一樣尋求妥協,他極力想討回尊嚴,曾經兩次與金髮生大規模戰爭,尤其是嘉定十年到嘉定十四年的第二次戰爭,南宋沒有讓金佔得便宜,這離不開一大批忠將的付出,秦鉅就出現在這一時期。

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兵再次南侵,老臣趙放向寧宗推薦秦鉅抗敵,但有人說“秦鉅是大奸臣秦檜的曾孫,其祖惡貫天下,萬人唾罵,此人也必將貽害國家。”寧宗雖沒有委以秦鉅重任,但封他爲爲蘄州通判,趙擴的這個決定,奠定了接下來宋金之戰的走向。

秦鉅到達蘄州任上後,立即組織修繕防禦工事,積極組織士兵訓練,嘉定十四年,10萬金兵一路南下,在蘄州,秦鉅與李城之率軍頑強抵抗了一個多月,不過最終還因孤立無援、缺兵少糧而失敗,但爲南宋調兵遣將贏得了寶貴時間。

蘄州城被攻破後,知府李城之自刎而死,其家人也投河自盡,秦鉅則帶着家人一同跳入烈火,以身殉職。秦鉅殉職後,宋寧宗命人爲他修撰,還親自送上“褒忠”牌匾,追封他爲義烈侯。蘄州城百姓爲了紀念秦鉅,專門修建了一座廟,讓他世代享受世人敬仰。

參考資料:《宋史·奸臣傳·秦檜》、《宋史》列傳·卷二百零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