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西域的龜茲城外暴雪漫天,這裏即將迎來,大唐王朝西域戍邊史上,最爲悲壯的時刻!刺骨的寒意刻在了每一個人的臉上,在龜茲城頭上,幾千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檢查他們的明光鎧和武器,他們是大唐安西都護安西軍。此刻,10萬吐蕃敵軍正在蜂擁而來,迎接這些老兵的將是人生中最後的一戰。

爲首的將軍做了戰前的動員:“我們守護這片領土幾十年了,今日我們將作最後一戰,我們誓死守護祖國河山。”“是啊,將軍都已經守護這裏42年了,已經從毛頭小子變成白髮老人了,我們有的人已經在這裏50年了,跟隨將軍這麼多年,也都成白髮老人了。此刻,不知道萬里之外的祖國怎麼樣了,家裏親人都還健在嗎?”士兵們議論道。

這支隊伍中,爲首的將軍叫郭昕,此刻,他和所以人一樣,都知道這支隊伍到了最後時刻,望着城頭上飄揚的唐帝國的旗子,他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42年前他剛踏上西域的時候!

755年,強盛的大唐帝國,突然被安史之亂打亂了節奏。大唐江山危在旦夕,承平日久國內,已經找不出比造反的東北軍還要強的部隊了。無奈之下大唐抽調了安西、隴右和北亭的部隊進行評判。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東北軍已落在安祿山手裏了,如果大唐再失去西北邊防,那麼周邊國家勢必會趁機侵吞隴右、河西、西域等地方。

安史之亂前的形式

但這種問題根本不用考慮,畢竟保住內地最重要。從755年持續到了763年,安史之亂將大唐打得稀巴爛,昔日的榮光也隨着這場戰亂一去不返了。而此時大唐最大的外敵,吐蕃趁此機會。

763年後,大唐最大的外敵,吐蕃趁此機會,攻陷隴右狹長的河西走廊,山河隔絕的將士們急需祖國的聲音啊!昔日繁忙的絲綢之路就消逝而去。而在西域剩下的北庭、安西四鎮就成了大唐遠方孤獨的飛地。不過雖然通往中原的道路被堵,但將士們還在守護着祖國的領土,堅定的執行着自己的使命。

766年,已經成爲了大唐英雄的郭子儀湊請朝廷,推薦自己的侄兒郭昕巡撫安西、河西等地。帶着使命,郭昕離開了長安向着安西走去。他根本沒有想到,這次離開,竟是永別。

郭昕到達西域後安西和北庭總兵力加起來就只剩2萬多人,這讓他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是他還是沒有想到,也就是這2萬多人在接下來的近半個世紀裏,會陪他一直將大唐的旗幟插到最後。

郭昕的到來,給將士們帶來了無限的信心,他和李元忠分別擔任了安西四鎮留後和北庭節度使,分別堅守着各自的領地,與大唐的盟友沙陀和回紇相依,多次擊敗了吐蕃的進攻。

當時回中原的路線

郭昕到達安西后,他和李元忠派出的一批批使者,因爲山高路遠又有帝國攔截,幾乎都沒有回應。每次派出使者他都會在臨行前鄭重的對他們說道:“兄弟們,這次的任務非常重要,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訴朝廷和那些官員們,我們所有的將士們還活着,都在龜茲這裏,沒有戰死和退縮,更沒有投降。河西一直被我們守着,整個安西也在我們手上,沒有丟失。”

公元768年派出的使者終於順利到達了長安,再使者彙報之後朝堂上下,皇帝大臣哭成一片。但迫於形勢,朝廷也只能不斷的派出使臣,鼓舞前線將士的信心,但直到公元772年,西部將士們,才繼郭昕之後再一次看到了朝廷使節。

公元781年,郭昕到達安西的第十五個年頭,派出的使節中又有一對到了皇帝面前,此時的皇帝已經成了唐德宗,皇上感動得老淚縱橫,但仍是無法對他進行支援,只能同時升了他和李元忠的官,並封他爲“威武郡王”連帶邊關將士所有人連升七級。

3年後,李元忠死於任上,楊襲古接替了李元忠的位置,但此時的北庭已經是搖搖欲墜了。公元787年,北庭被攻陷,楊襲古率軍前往郭昕處,但中途被回鶻人殺害,安西軍的情況越發困難。公元789年,唐朝高僧悟空去天竺途經安西,特意去拜會了郭昕,當他回來後,爲唐庭帶來了這隻孤軍最後的消息。從此之後,大唐朝廷再也沒有收到過這支隊伍的任何消息。

最後的形式

此時的大唐內部矛盾重重,叛亂不斷,朝廷根本已經無力顧及到遠在萬里的邊關將士了。其實在北庭失陷後,安西的大軍曾在793年有一次短暫的收復北庭的過程。兵微將寡,收復的北庭在吐蕃層層的攻擊下,又於803年失陷。至此,這支隊伍最後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808年的冬天,在其他土地都被吐蕃攻佔了之後,郭昕和堅守在這裏的將士們,站在龜茲城頭,迎來了他們生命中最後的一戰。10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他們早已是彈盡糧絕,一羣白髮蒼蒼的老兵,士兵們拿起了武器,擦亮了戰刀,準備迎來自己最後的宿命。隨着白髮蒼蒼的郭昕拔劍高呼,震天的喊殺聲,沖天而起,一羣白髮蒼蒼的“老兵”與登城的吐蕃武士,開始了最後的浴血肉搏。

雪依然還在下,老兵們一個個的倒在了雪地上,鮮紅的鮮血點綴在了蒼白的土地上。郭昕和他的大唐士兵們,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一戰。轟轟烈烈,卻又默默無聞。

這是大唐“鐵血郡王郭昕”的故事,因爲很多細節都已經無從查證了,所以我自己根據資料腦補了一部分。根據資料,我們只知道大唐武威郡王四鎮節度郭昕,在西域率領一隻孤軍,堅持了40多年後,連同屬下士兵在龜茲全部戰死,唐朝從此失去了西域。中央政府虛弱再無法支援西北,漢人在西北人數太少也沒有新的兵源,其實失陷是遲早的事情。郭昕和屬下的不知名的英烈們,只留下了一段話的傳奇。不過大漢朝卻在這方面比唐朝更給力,大漢不但有堪比這段歷史的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傳奇,還有公孫瓚至死不動白馬義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