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希臘,在我們的第一印象裏想到的都是美麗的神殿,和令人神往的希臘神話。和土耳其隔海相望,是西方古典文明的發源地。曾經的希臘非常耀眼,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但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希臘卻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喪失了民族獨立。雖然最終在1832年重新獲得了獨立,但在歸奧斯曼帝國統治的三百多年裏,希臘已經喪失大片故土,這成了希臘人心中永遠的痛,這也成了土耳其和希臘領土爭端的導火索。

最強盛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不過令人驚奇的是,實力明顯不如土耳其的希臘,卻能在和土耳其的領土爭端中,屢屢獲勝,展現出強勢的一面,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希臘人向世界展示了另一條收復故土的招數,與實力無關,只與機遇和“屁股”有關。

希臘是一個多半島、島嶼,的國家,其中最大島是克里特島,最接近亞洲的島是旅遊勝地羅德島,土耳其與希臘的 領土爭端,就來自於散佈在愛情海上的這些島嶼。其中爭議最激烈的就是南斯波拉澤斯羣島。

位於愛琴海東部的南斯波拉澤斯羣島,靠近地中海安納托利亞西南部的海岸,離土耳其只有幾公里的距離,一個體力好的人,游泳都可能游到達土耳其。而這個羣島的主島就羅得島,羣島有12個較大的島嶼和150多個小島,據說其中只有26個有人居住。

古代羅德港

羅德島就在12羣島之中,羅德島上的羅德港始建於公元前408年,整個島面積1398平方公里,居民約有12.5萬人,這裏的希臘居民對自己的國家和文化都有極深的自豪感,他們認可古羅馬文化圈,認定了自己就是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繼承者。

古代愛琴海文明區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突厥奧斯曼攻陷以後,馬其頓、伯羅奔尼撒半島、愛琴海上的所有羣島,就都納入了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到300多年後的1821年,希臘爆發獨立戰爭,並於1832年建立希臘王國,正式脫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當時獨立的只是伯羅奔尼撒半島,而十二羣島仍然在奧斯曼控制下。

土耳其和意大利簽訂《洛桑條約》

直到1911年,身爲協約國的意大利大舉進攻奄奄一息的奧斯曼帝國北非的領地,十二羣島也一同被意大利軍隊所佔領,而後作爲意希友誼的見證,交還了一部分給盟友希臘。看到勝利果實的希臘“真是人在家中坐,餅從天上來”,高興壞了並組織了軍隊,在一戰後趁列強大舉肢解土耳其的機會,大舉進攻剛剛經歷革命,還未穩固的土耳其凱末爾政權。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希臘軍隊的戰鬥力,比意大利差遠了,被土耳其狂揍一頓,匆匆縮回了自己的地盤。不過就在關鍵時刻,他的盟友又出手了,逼迫凱末爾做出了妥協,在1923年簽訂了《洛桑條約》,正式承認了意大利對十二羣島的主權。(他們只承認意大利不承認希臘)

德軍在希臘神殿前升旗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二戰,德軍用24天的時間攻佔了希臘全境,無奈的希臘政府流亡到了國外,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這時是1941年,而此時的土耳其,在世界亂局中保持中立。看到希臘淪陷美、英、俄立刻要求土耳其加入對德作戰,但當時的土耳其一直覺得戰況不明,想加入最終能勝利的一方,所有一直都沒有答應發法西斯同盟的要求。反而在1941年春德國佔領巴爾幹半島後迅速同納粹簽訂了友好協定,保證雙方互不侵犯。

一開始土耳其並不想回應這三位

然而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1945年2月雅爾塔三巨頭會議召開時,此時的德意日戰敗已成事實,這時自然已談不上什麼要求土耳其參戰的問題。三大國原本準備再次肢解土耳其,但土耳其也算是一地區大國,美蘇對峙以初見崢嶸,就退而求其次,告訴如果土耳其在2月底前對德宣戰,那戰後仍將允許土耳其參加戰後的和會,按照丘吉爾的話,就是“給土耳其人最後一次悔過的機會”

如今的希臘

很快希臘復國,二戰結束,當時屬於意大利的十二羣島,在其主權的歸屬的問題上再次發生了衝突,土耳其和希臘都宣稱對十二羣島的主權。

但戰後的俄美英法都對土耳其這個朝三暮四不安分的盟友表示出極大的不不爽,一面倒的支持希臘擁有十二羣島的主權!土耳其爲他的投機主義付出了代價,而希臘也因爲的他的“屁股”歪得早,而得到了十二羣島主權,讓其能夠的在接下來,地緣政治博弈中穩壓土耳其。(對於二戰,他兩都出力不多)

如今的土希邊境狀況

由此可見,收復故土,不但要看實力,還要看着佔隊,看屁股怎麼坐,這也難怪如今有那麼多國家都是在抗議中坐等收復故土,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