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開國皇帝,穩固王朝之後,最關心無外乎一件事:怎樣讓自己王朝千秋萬代。通常一旦霸業完成,開國皇帝們通常會以兩種方式來處理朝中那些不穩定因素。一種是直接向自己的開國功臣舉起屠刀,肉體上消滅一了百了,典型的“狡免死,走狗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另一種則是相對溫和,略施計謀收了這些開國功臣的權力,提拔新人,樹立新規,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了。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趙匡胤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人留下喝酒,當衆人喝得正嗨的時候,趙匡胤突然起身向衆人口吐苦衷,說皇帝難當,還不如當個節度使,每一夜都是難以入眠,怕有人有樣學樣。(學他自己)

作爲趙匡胤親如兄弟的下屬,大宋的開國功臣門,都已猜出趙匡胤的心思,而且宋太祖把話已經講得非常明白,想着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石守信等人無奈之下只好俯首聽命。第二天便紛紛以身體不適爲由,主動辭去了軍中職務。就這樣,趙匡胤輕而易舉的削去了所有高級將領的兵權,將兵權牢牢地掌控在了皇權手中。然後以此爲契機,一步步的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削弱了地方大臣的大權。

早期大宋形式

但作爲開國之君的趙匡胤,卻沒有想到他的所作所爲,在當時看來的確有積極作用,但是時間一久,就給子孫後代挖了個大坑。

首先“杯酒釋兵權”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使得很大一批開國勳貴得以保存性命。這樣一批勳貴大部分人都是對大宋朝忠心耿耿的人,對後期的穩固大宋朝的統治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宋全圖

其次皇權解決了自唐代的以來的藩鎮勢大的問題,徹底取消了“節度使”這個罪惡之源,讓大宋王朝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讓國家的力量的和政策能夠毫無阻礙的貫徹到王朝的大部分地方。要知道,藩鎮割據的年代,任何的國家政策都得先過節度使這一關,要是節度使不同意,就算皇帝再怎麼強勢都無能爲力。

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開封

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地方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口也難以得到大規模增長。削去這些手握兵權的大人物之後,地方士紳就算再怎麼發對國家法令,也不敢公開發對實施,畢竟手裏面沒有“刀”在別人看來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而事實也是相當驚人的,大宋在統一內地之後的,經濟迅速發展,很快就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開封也成爲了一座超級大都市。根據一些外國學者的考證,中國的封建王朝,在宋朝時達到了巔峯,當時的大宋佔有世界上35%的人口和75%的GDP,用如今的眼光來看,絕對是世界第一強國。

宋軍步人甲 裝備精銳戰鬥力卻很渣

但趙匡胤這一招“杯酒釋兵權”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但是卻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從民族利益上來考慮,這一招卻是讓中國從此走上了“自廢武功”的道路。杯酒釋兵權之後,大宋又用了各種方式來限制武將的權力,採取了以文御武的方式,使得將領在作戰的時候放不開手腳,不僅無法在瞬即萬變的戰場上隨機應變,還心生顧忌。

崖山

而大宋朝的軍制改革,最終造成的結果是,不但的始終無法收回,燕雲十六州,還在300多年中,幾乎從始至終都被周邊少數民族吊打,打完就賠錢了事。也正是因爲這樣造成了大宋朝靖康和崖山的悲劇,也讓它成爲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亡與內亂的王朝。

所以從內政和王朝的經濟發展上來說,趙匡胤是做了件大好事,但從民族大義上來說,趙匡胤卻是給子孫後代挖了個大坑,讓大宋自始至終都揹着“弱宋”之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