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本次諮詢旨在遴選出具有前瞻性、國際化視野的設計理念,和具有建設運營思維的謀劃方案,以指導白雲湖數字科技城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建設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發展平臺,並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治理等方面加強與佛山等大灣區城市的對接共建,打造廣佛同城合作示範區。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消息,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於日前正式開展城市設計國際諮詢(以下簡稱“諮詢”),將在報名諮詢的設計單位(或聯合體)中遴選出6家,每家單位限報送1個設計方案。

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消息,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於日前正式開展城市設計國際諮詢(以下簡稱“諮詢”),將在報名諮詢的設計單位(或聯合體)中遴選出6家,每家單位限報送1個設計方案。經評選投票後每家單位將分別獲得人民幣120萬-300萬元(含稅)獎金。其中,一等獎設計單位將承擔下一階段深化工作,在吸取其餘幾家設計單位方案優點的基礎上,整合形成白雲湖數字科技城28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深度的深化方案。

據諮詢公告,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將建設亭崗站、朝陽站、滘心站、石井站、馬務站等5個地鐵站點,城際站點白雲湖站選址正在謀劃當中;還將劃定無人駕駛試運行區域,規劃“自行車+步行”的慢行交通網絡,

廣州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將建5地鐵站,還將劃定無人駕駛試運行區域

打造廣佛同城合作示範區

白雲湖數字科技城位於廣州市白雲區西部,面積約28平方公里,基地主要涉及石門、白雲湖、石井、黃石等4個街道共計11條城中村,範圍內現狀戶籍人口總計約4.5萬人,常住人口總計約18萬人。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具有區位、交通、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土地資源等方面的有利條件,但也存在系列問題亟待統籌解決。比如,東西向交通幹道建設薄弱,現有路網密度偏低,交通擁堵難題亟待破解;生態資源保護未成體系,濱水優勢未能彰顯;轄內傳統行業、物流倉庫相對陳舊,佈局散亂,基礎設施建設、公服配套等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等。

因此,本次諮詢旨在遴選出具有前瞻性、國際化視野的設計理念,和具有建設運營思維的謀劃方案,以指導白雲湖數字科技城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建設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發展平臺,並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治理等方面加強與佛山等大灣區城市的對接共建,打造廣佛同城合作示範區。

參與本次諮詢報名並正式獲得邀請的設計單位,凡按規定報送設計成果文件,並經技術審查符合本次諮詢要求的,將獲得獎金(含稅)獎勵。諮詢委員會以投票的方式評選出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方案、3個三等獎方案。一等獎設計單位獲得人民幣300萬元獎金;二等獎設計單位每家獲得人民幣150萬元獎金;三等獎設計單位每家獲得人民幣120萬元獎金。其中,一等獎設計單位將承擔下一階段規劃深化工作,並另行簽訂城市設計深化合同,費用預計428萬元(含稅)。

需提出整體及起步區詳細設計方案

本次諮詢的工作任務包括整體規劃研究、起步區城市設計兩個層次,其中總體概念規劃範圍北至流溪河,西至珠江西航道,東至機場高速,南至黃石西路,由白雲湖及環白雲湖的西片、東片、黃金圍片區、黃金圍南片等“一芯四片”地區構成,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起步區範圍包含黃金圍西區、黃金圍東區核心區,黃金圍南片核心區,以及環白雲湖的白雲湖西片核心區和白雲湖東片核心區,面積約12平方公里。

同時,諮詢公告也要求設計單位提出近期規劃實施建議:即提出亭崗站政府儲備地塊(重點優化範圍)的地塊城市設計控制要求;以及對滘心村、紅星村等城中村及集體物業,提出安置規劃方案和城市設計控制要求,使安置區與起步區的整體風貌相協調並能實現功能互補;最後提出黃金圍西區近期主幹路網實施建議。

據瞭解,今年3月《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啓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獲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根據規劃,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啓動區擬打造高端要素集聚的軟件創新產業平臺,同時圍繞優美湖景,構建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的綠色科技園區。而在4月3日舉行的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香港新華集團擬投資過百億元在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本次白雲湖數字科技城高規格徵集城市設計方案,意味着該區域發展的“宏觀目標”將一一落到細處。

將建設5個地鐵站點

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擁有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與佛山南海隔江相望,可快速通達廣州重要對外交通樞紐:分別距廣州市中心約15公里、距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約15公里、距廣州火車站約10公里、距廣州北站約15公里、距規劃新建的廣州白雲站約5公里,廣清高速、廣佛肇高速、華南快速、廣花公路、機場高速在此互通交會,規劃地鐵軌道8號線、13號線、14號線,廣清城際二期貫穿其中。據諮詢公告,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將建設亭崗站、朝陽站、滘心站、石井站、馬務站等5個地鐵站點,城際站點白雲湖站選址正在謀劃當中。

設計單位需結合產業特徵及就業人口工作、生活需求,開展起步區區域交通、內部路網、交通設施、靜態交通等的整體規劃,強化項目基地與外圍交通的聯繫,打造高效快捷的對外交通體系;提出內部交通發展目標,打通城中村交通盲點、斷點,加強新建地區與城市更新單元的空間融合;佈局公交站點、綜合交通樞紐,構建與動態交通相協調的停車體系,實現各類交通方式之間的便捷換乘,構建以人爲本、多元結合、智慧低碳、結構清晰的綜合交通網絡。

公告還特別提到,起步區要進行綠色交通規劃,充分結合基地內新建及城市更新地區的規劃建設特點,考慮未來交通出行結構和綠色交通發展趨勢等,選取綠色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制定交通發展對策,科學劃分交通空間,並劃定無人駕駛試運行區域,規劃“自行車+步行”的慢行交通網絡,構建安全、連續、舒適的慢行系統,完善慢行交通指引系統。

開展多條舊村更新改造規劃設計工作

在基礎設施方面,本次諮詢要求設計單位根據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的發展定位和城市規劃的相關要求,完善配套功能,建立健全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城市功能體系,提供多元化、多樣性、多層次的公共服務配套。高標準統一佈局智能市政基礎設施,並明確建設規模。

對起步區進行地下空間規劃,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科學適度開發地下空間,提出相應規劃控制指標。地下空間規劃設計應與地塊劃分、土地出讓統籌考慮,充分考慮地面建築與地下工程的協調配合,以實現地下首層空間資源的高效利用,及地上、地下空間資源經濟效益的提升。

同時,諮詢也要求開展範圍內鴉崗、紅星、夏茅、環滘、滘心等舊村更新改造規劃設計工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傳統習俗、地方民居等特色要素,結合產業提升計劃,提出各村發展策略、規劃定位。落實濱水創新帶發展要求,重點開展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濱水岸線,白雲湖環湖1-2公里範圍及基地內部密佈水網岸線的保護利用規劃,提出滿足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等要求的設計方案,構建豐富多樣的濱水景觀,注重濱水地區的公共性、開敞性及親水性。

採寫:南都記者 李鑫 通訊員 穗規資宣

製圖:林軍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