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無論內科或外科,便祕總是亙古不變的常見又關鍵的話題,通便藥物紛繁複雜,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瀉藥是一類能增加腸內水分、軟化糞便或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加速排便的藥物。本文將簡要談談該類藥物臨牀常用類型和適應症。目前臨牀使用的通便藥物主要分爲以下幾類:

容積性瀉藥

容積性瀉藥又稱膨鬆劑。主要指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加速結腸或者全胃腸轉運,吸水後增加容積,輕度增加腸蠕動。用於軟化糞便、增加糞便體積以及排便次數。常見的有歐車前、聚卡波菲、甲基纖維素等,在便祕治療中都是鼎鼎大名的藥物,缺點是由於結腸菌羣對非消化性纖維的消化往往會產氣甚多,造成腹脹。例如:

羧甲纖維素鈉顆粒

緩瀉類非處方藥。在腸腔內可充分吸收水分而膨脹,刺激腸道平滑肌蠕動而增加排便,故服藥期間需多飲水。本品在發揮瀉下作用時,既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劑量過大可能引起腹部不適,胃腸脹氣、厭食、噁心、嘔吐及腹瀉。孕婦慎用。闌尾炎、腸梗阻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痛者禁用。長期服用可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接觸性瀉藥

亦稱刺激性瀉藥。 本類藥與腸粘膜接觸,改變腸黏膜的通透性,使電解質和水分向腸腔擴散,使腸腔水分增加,蠕動增強,引起瀉下。該類藥物有時會引起腹部絞痛等不良反應,長期使用能引起腸道應激性降低副作用,且使低鉀血癥、失蛋白腸等疾病的風險增加,故不宜長期使用。例如:

比沙可啶腸溶片

通過與腸黏膜接觸,刺激腸壁感受神經末梢,引起腸反射性蠕動增強而導致排便。餐後口服比沙可啶腸溶片,6~12 小時內起作用。適用於急、慢性或習慣性便祕。對比沙可啶腸溶片過敏者、急腹症、炎症性腸病患者、6 歲以下兒童禁用,孕婦禁用。偶可引起明顯的腹部絞痛,停藥後即消失。

酚酞片

用於治療習慣性頑固性便祕。孕婦慎用,哺乳期婦女禁用。幼兒慎用,嬰兒禁用。用量根據患者情況而增減,睡前服。長期應用可使血糖升高、血鉀降低且可引起對藥物的依賴性。其作用緩和,很少引起腸道痙攣。

潤滑性瀉藥

通過潤滑腸壁、軟化糞便而發揮瀉下作用,適用於老年人及痔瘡、肛門手術患者。例如:

液體石蠟

爲礦物油,腸道不吸收,產生潤滑腸壁和軟化糞便的作用,使糞便易於排出。適用於老人和兒童便祕,常用量爲 10-20ml,用藥後 6-8 小時見效,最好在睡前服用,但不能長期服用。久用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及鈣、磷的吸收,並刺激胃腸道肉芽組織增生。

甘油

臨牀常用的如開塞露、甘油灌腸劑,屬於緩瀉類的非處方藥。通過高滲壓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應,並有局部潤滑作用,軟化大便,數分鐘內引起排便。適用於兒童及老人。

滲透性瀉藥

保持腸道潤滑,使大便易於排出,常見的有聚乙二醇電解質散、乳果糖等。其效果明顯,但過度使用可引起體內電解質失衡。例如:

乳果糖口服液

緩瀉類非處方藥。作用溫和,需 24-28h 起效,它在小腸中不被吸收,在結腸中通過細菌分解後釋放有機酸代謝物僅有小部分被吸收,調節結腸的生理節律。適應症:慢性或習慣性便祕,尤其適用於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及術後便祕者。禁忌症:因本品含可吸收的糖,糖尿病人禁用。此類藥的主要缺點是在細菌作用下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等不適感。宜在早餐時一次服用。

聚乙二醇類

臨牀上常見的有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爲複方製劑,主用於治療成人的功能性便祕。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尚無研究報道。建議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才能應用於孕婦。兩歲以下兒童服藥時應仔細檢測,以防出現脫水及低血糖。適當補充電解質,安全性更佳,大量飲水對於有心衰、腎衰基礎病患者需要警惕容量負荷過多導致心衰。

鹽類瀉劑

該瀉劑是一些不易被腸道吸收而又易溶於水鹽類離子,如硫酸鎂、硫酸鈉。口服不吸收,瀉下作用較快且強,一般爲清晨空腹口服。可反射引起盆腔充血和失水,腸道出血、急腹症病人、月經期、妊娠婦女及老人禁用本品導瀉,腎衰患者慎用,警惕高鎂血癥。該藥不能使結腸張力增加,所以亦不宜用於腸道運動遲緩的病人。

甘露醇

飲水少,起效快,常用於快速腸道準備,缺點是在腸道中易分解產生易燃氣體,禁止進行電燒等操作。老年人應用本藥較易出現腎損害,且隨年齡增長,發生腎損害的機會增多,應適當控制用量。甘露醇能透過胎盤屏障,孕婦慎用。

中成藥

如麻仁丸,非處方藥。具有潤滑腸壁,增加糞便中水分和輕度促進腸蠕動作用,適合於輕中度便祕患者。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總之,不論何種通便藥物,都不宜長期使用。在服用這類藥物時,可加服益生菌製劑。當出現便祕症狀時,應仔細分析原因,針對具體情況治療。平時注意飲食和作息規律,鍛鍊身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纔是根本。

參考文獻:

1.朱依諄,殷明,鄒莉波,劉克辛,杜俊蓉.消化系統藥物. 藥理學第 7 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安阿玥.幾種常用的通便藥,保健時報 2010:012

3.劉建平.通便藥選購指南,藥物與人 2007,04

作者:靜踏笙語

審閱: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 鄭威揚 主治醫師

質控:小二仙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