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缺乏運動,並且常常身體感覺沉重、四肢無力,久而久之就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建議夏天可適當運動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溼邪是人體內的溼度超出人體適應能力而引發的病證,分爲內溼和外溼,生活方式不健康,溼邪就容易入侵。比如經常感覺嘴裏黏膩、發甜,嗓子中不清爽,身體沉重發懶;滿面油光,毛孔粗大;舌苔很厚;大便黏膩,馬桶總衝不乾淨;體型肥胖,腹部贅肉多等都是溼邪的表現。

而且中醫認爲,溼邪殺傷力大,溼爲陰邪,損傷陽氣。那麼,排出溼氣要怎麼做?中醫表示,排出體內溼氣,經常食用一個食療方,每天飲用,祛溼很簡單。

祛溼食療方——馬齒莧薏仁茶

《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溼。不過薏米微寒,單獨長期食用是會傷害脾胃的,所以,要會搭配着喫。而芡實性平,有祛脾胃之溼痰,留真水(溫脾、保胃氣)的效果;馬齒莧有清熱解毒祛溼、涼血止痢消腫的作用,赤小豆有養膚消水腫的作用,槐米、淡竹葉、綠茶有清熱排毒的作用,這樣搭配,祛溼纔會事半功倍。

食材:

馬齒莧10g、薏米15g、芡實20g、赤小豆20g、槐米10g、淡竹葉10g、綠茶3g。

做法:

1、所有食材清水洗淨。

2、把鍋燒熱,將赤小豆、薏仁幹炒至微香。

3、所有食材倒進鍋內,加水大火燒開,然後轉中火繼續熬煮50分鐘。

4、關火後,再燜10分鐘即可。

原理:其中,幹炒薏仁,加芡實,都有溫陽祛溼的意味。一方面可以平衡薏仁的寒性,另一方面又能升發陽氣,及時補充身體津液。沒有時間或是覺得熬煮費時的,可以用制好的馬齒莧薏仁茶包直接泡水喝,另外,薏仁藥效清緩,需要堅持飲用,纔能有顯著的效果。

當然除了食療外,如果能再配合下面這些方法,祛溼效果更好。

1、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缺乏運動,並且常常身體感覺沉重、四肢無力,久而久之就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建議夏天可適當運動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越懶越要運動哦!

2、按摩穴位

每天花點時間按摩豐隆穴、太白穴、陰陵泉穴、中脘穴,也能幫助人體排出體內溼氣。

若打心底裏喜歡,不妨把我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