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的人感覺會不同,但在最初,患者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得了抑鬱症,還以爲只是簡單的感冒、胃病之類的。三,得了抑鬱症,或者你身邊親近的人中有抑鬱症患者,該怎麼辦。

如果你身邊有得了抑鬱症的朋友,或者你本人就是抑鬱症患者,那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話:

你就是想太多了,開心一點,多出去走走,有什麼事情跟我們說說,別憋在心裏,慢慢就好了。

其實這些話不但對患者一點用都沒有,而且還會造成他們更嚴重的心理壓力。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抑鬱症不光是一種心理疾病,更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它會嚴重摧殘和消磨人類的意志,嚴重降低生活質量,讓患者生不如死或者真的想去死。

有這樣一個人,他曾得了抑鬱症,並且從輕度轉到了重度。那段時間他非常痛苦,感覺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多次想自殺,他形容那些日子“就像活在地獄裏一般”。後來,在醫生的幫助下,加上他自己頑強的意志支撐,抗過了這段黑暗的日子。

痊癒後,他想到更多和他曾經一樣身在黑暗中的人們,寫下了這本《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這本書。書中,他從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出發,又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對抑鬱症做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科普,既有理論知識,也有大量的案例,詳盡又通俗易懂,無論你是不是抑鬱症患者,讀一讀都會有所收穫。

今天這篇文章,將從“正確認識抑鬱症”、“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抑鬱症”、“得了抑鬱症,或者你身邊親近的人中有抑鬱症患者,該怎麼辦”三個方面,帶領大家來讀這本書。

希望大家看完後,對抑鬱症多一點了解,不要再把抑鬱妖魔化,或者去怪抑鬱症患者矯情。因爲他們真的很痛苦,那種痛苦不是我們這些正常人能想象和理解的。

一、正確認識抑鬱症

抑鬱症其實和感冒、腸胃炎一樣,也是一種疾病,並不是因爲“想太多”造成的。首先表現爲生理疾患,比如頭痛、胃痛。

不同的人感覺會不同,但在最初,患者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得了抑鬱症,還以爲只是簡單的感冒、胃病之類的。

1. 如果沒有去醫院檢查,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抑鬱症呢?

(1)得了抑鬱症的人,會不快樂、慾望減少。得了抑鬱症的人,每天都會情緒低落,對以前深愛的事物都會興趣喪失,覺得任何事情都毫無意義。比如以前每天回家都要玩一個小時的王者榮耀,現在不想打了;以前最喜歡喫的燒烤,現在也不想喫了。

因爲大腦的器質性病變切斷了他慾望的通道。

(2)感到絕望。比如以前挺自信的一個小夥子,現在突然開始自我評價無限降低,動不動就自責,感覺自己活在這世上毫無價值,未來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且當病程再發展到一定程度,他還會變得麻木、呆滯。抑鬱症的一個基本的表現,就是患者不再能體驗情感和生活的美麗。世界上的一切,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與他無關。親人和朋友雖然時刻在他身邊,但他感覺不到被愛了。

2. 抑鬱症的哪個階段,患者最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

醫學上,把抑鬱症分爲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階段。輕度階段:抑鬱症患者心境低落,興趣和愉快感喪失,容易疲勞,多思多慮,自卑消極,無緣無故出現多種軀體不適;中度階段,會追加腦功能阻滯和精神運動性阻滯,患者感到自己大腦思維功能、行動功能和社會功能下降,不敢見人,人際交往發生障礙;到了重度階段,患者情緒極爲抑鬱,無法感知喜怒哀樂,思維動作嚴重遲緩;語速慢,語音低,語量少,應答遲鈍,嚴重者可呈木僵狀態。一天之內,經常不言不語,不動不喫。

那麼,是不是重度抑鬱症自殺危險最大?

答案是:不是的。因爲自殺其實是個“力氣活”,需要病人有很強烈的自殺願望,並且有體力和思維能力纔行,而重度患者的思維嚴重遲緩,體力不支,根本不具備自殺的“能力”。哪種患者最容易自殺?

(1)從輕度向中度惡化的人。這一時段,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在變壞,也許他沒有去治療,或者治療了效果不好,這讓他感覺更加絕望,此時身體尚且有力氣去自殺,所以纔想着要一了百了。

(2)重度向中度轉好的人。自殺要具備兩個條件,即自殺的意願和執行的動力。重度患者往往大腦一片空白、體力不支,不具備自殺能力;而藥物一旦起效,患者大腦的抑制先得以解除(有了動力),可是情緒的好轉要落後一週(自殺意念還在),自殺往往在這一階段發生。

二,哪種人最有可能得抑鬱症?

(1)窮人

我們都知道,不少優秀的名人死於抑鬱症。比如大家都很喜歡的張國榮,影響了一代青少年的作家三毛,還有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

所以有些人會想當然的認爲,抑鬱症是“高端人士得的病”,跟我們這種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這是錯誤的。

研究證明,貧困是抑鬱症的一大誘因。所以,經濟條件不好的人,也就是窮人,纔是抑鬱症最大羣體。只不過大部分窮人無錢醫治,他們的痛苦不被人知道罷了。中國高校的貧困生一直是敏感話題。貧困生進入城市,如果得不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其心理疾病的發病概率極高。目前中國高校中,貧困生約佔總在校生的15%―20%,其中有心理問題的佔65%。

(2)生活突遭變故的人

自從“產婦自殺”這類事件越來越多的被媒體報道以後,“產後抑鬱症”這個話題也逐漸被大衆所熟知。產婦抑鬱的一部分原因是身體激素的變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活突遭變化,心理上還不能適應。

比如剛生完孩子的產婦,她還沒從心理上準備好做一個媽媽。她看到原來美美的自己,現在肚皮變得鬆鬆垮垮的,身邊的人也都圍着孩子轉,根本沒有人關心她,再來一個愛找事的婆婆,產婦就會越來越不開心。

如果這時候身邊人再說“別那麼矯情,別的女人生孩子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那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還有突然失業,也是造成抑鬱症的兇手。據統計,美國85%以上的抑鬱症患者,都是失業人員。在我們身邊也是,比如你原本是在事業單位上班,周圍的親朋好友都拿你做教育孩子的榜樣,但是某天,公司突然告訴你:你所在的部門被裁撤了,所以,你下崗了。

這時候你才發現,自己除了原來的工作什麼都不會,年齡又大了,工作不好找,而家裏呢也上有老下有小,一時間,心理上和經濟上的壓力都特別大,人就容易抑鬱。

(3)家庭有抑鬱症病史的人

有數據顯示,抑鬱症的遺傳度達到80%。所謂“遺傳度”,是指如果你攜帶致病基因,那麼發病的可能性達到80%。

不過,到目前爲止,人類對於遺傳因素和抑鬱症的內在關聯,還不能給出科學的解釋。即使再先進的儀器,也無法觀測到大腦內部化學變化的過程。

(4)天生內向且敏感的人

心理學認爲,自責、自罪最容易破壞人的心理結構,它構成一種內在懲罰機制,對自身進行譴責和制裁。抑鬱症患者的壓抑、自卑、自我評價降低、活力下降,多來源於此。

雖然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但內向的人,因爲更加敏感、自尊心強、對自己要求高,更容易內疚、自責,從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相對來說也更高一些。如果一個天生內向的人,遇到工作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等,很容易就扛不住。

三,得了抑鬱症,或者你身邊親近的人中有抑鬱症患者,該怎麼辦

(1)給他們(或自己)增加自殺的難度,確保先活下去

想救一個抑鬱症患者,首先得確保他能活下去。活下去,纔有痊癒的希望。所以如果你是患者的陪護人員,或者你本人就是患者,那麼,請把一切能自殺的東西,都搬離患者的房間。比如把窗戶釘死,刀具、繩子之類的拿走。

因爲自殺往往發生在一念之間,很多時候僅靠意志難以抵抗自殺的衝動,但如果不具備自殺的條件,患者就會短時間內放棄,而通常,只要熬過那一刻,患者就沒那麼想死了。

比如有一位患者病癒後說,他曾經準備跳樓自殺,可是陽臺封得太緊,使勁推了幾下,推不開,沮喪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過了這個勁兒,也就不想死了。

(2)凌晨是患者一天中自殺慾望最強的時候,看緊他

生過病的人都有經驗:晚上的症狀比白天嚴重。比如你感冒了,白天很少咳嗽,晚上卻咳個不停。因爲夜晚人的抵抗力比白天差。

抑鬱症患者也是如此,在一天之中,凌晨是情緒最低落的時候,所以他們多在凌晨自殺。如果我們作爲患者的陪護人員,這個時間段最好對他們寸步不離。

而如果我們就是患者本人,那麼建議你寫一句鼓勵自己活下去的話,貼在自己可能會去自殺的地方,比如:我此時很痛苦,但我知道凌晨是最嚴重的時候,熬過去,就好了。

對接受了藥物治療的患者來說,多堅持一天都是好的。因爲藥物治療會先改善患者的動力,後改善患者的情緒。也許患者再堅持一兩天,就能掙脫黑暗,迎來光明。但是,很多人都在看到曙光的前一段時間放棄了,非常令人惋惜。所以一定要看緊他!

(3)對抑鬱症患者最好的愛護是陪伴,而不是說教

由於沒有足夠的醫學常識,我們總忍不住想勸說抑鬱症患者“想開點,開心一點”,這對他們來說其實更痛苦。

最好的愛護是:陪伴,而不是說教。

所以,請不要給他們講大道理,只要讓患者知道,他需要時,你在;不需要時,你可以安靜待着不打擾他。這就足夠了。

(4)積極求醫

部分抑鬱症患者,在病情還不嚴重時,確實可以自愈,但概率很低,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及時治療變得更加嚴重了。所以,如果你身邊有親朋好友得了抑鬱症,或者你自己得了抑鬱症,一定要去醫院治療。選擇一些知名度高、口碑好的醫院和醫生,按醫生的要求去治療,你纔會儘快的走出這個噩夢。

總結:如何面對抑鬱症,是一個嚴肅的課題。許多人不懂抑鬱症,抱着“我也是好心”或者“我就是着急”的心態,瞎出主意,往往收效不大,甚至事與願違。也有一些人覺得抑鬱症是精神疾病,抑鬱症是“難以啓齒”的,從而錯過治癒的最佳時間。

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大家都能對抑鬱症有個初步的瞭解,從而能夠正確的幫助別人,或者幫助自己。

另外,推薦大家讀一讀張進的《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系列書籍,因爲如果你不那麼成功,發現自己沒有前進的動力,這本書會讓你對生活有一些新的感悟;如果你在別人眼裏很成功,但內心深處鬱鬱寡歡,這本書會讓你找到根源,及時的擺脫不良情緒,避免走向極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