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在購買保險時,我們要了解清楚哪些在賠付範圍,比如不是買了意外險所有的意外事故都能賠,也不能簡單地說重大疾病險“只要是癌症就能付”。比方說,某個人給父母買意外險,因爲父母不是家庭的主力,沒有需要房貸、撫養孩子的壓力了,如果身故也不需要留下一筆錢給親人日常開銷,身故賠付可能不是那麼需要,而日常的磕磕絆絆的摔傷住院賠付是他們需要的,所以你可以加重意外事故住院這部分的保額,和保障範圍,不用添加身故賠付。

前些天,同事小王下樓梯的時候玩手機,不慎踩空摔了下去,導致腳踝骨裂,醫生建議休養一個月。

那這一個月的誤工費和治療費怎麼辦呢?還在試用期的他,有些發愁。這時候他想起來,自己幾年前買過一個意外險,每年都交幾百塊錢呢,這回應該派上用場了吧?於是馬上聯繫了保險公司。

但保險公司告訴他,他買的意外險是保意外致殘和身故的,他現在受的傷不在保障範圍!

這算什麼事啊?他非常生氣,交了那麼久的意外險,真的出了意外又不給賠,這不是騙人嗎?!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往往買了保險,真出事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情況不在賠付的範圍,感覺自己被保險公司騙了。加上一些不良媒體爲了博人眼球,寫一些妖魔化保險的文章,搞得人們“談保險色變”。

其實啊,倒不是保險公司騙人,而是我們沒有了解清楚保險。

今天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聊聊保險那些事兒,讓你更瞭解保險,當你想爲自己及家人買一份保障的時候,能夠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適合的保險產品。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一,關於保險,你需要知道這些事兒

1.哪些情況保險公司不給賠?爲什麼不賠?

文章開頭說同事小王買了意外保險,摔傷卻不能賠,爲什麼呢?

因爲意外保險有多種,第一種是隻要出現意外,就能賠,比如摔傷、被車撞到、被狗咬了;第二種是隻有發生大的事故才能賠,比如意外導致的殘疾、身故;還有一種是我們最常見的,交通意外,一般只有一天的有效期,比如你坐飛機回家,購買的航空意外險。

小王明顯買的是第二種,即意外致殘和身故,而他發生的情況卻是第一種,所以保險公司不能賠。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除此之外,保險公司明顯不賠的情況有:

(1)猝死、自殺不賠

那麼既然這樣,如果一個人買了第二種意外險,加班猝死了,能賠嗎?也不能。因爲保險公司規定,猝死、自殺不屬於意外死亡。

(2)有些帶“癌症”兩個字的疾病,重疾險不賠

另外,並不是有“癌症”兩個字的疾病,都屬於重疾。因爲單單“癌症”二字,不足以清楚表達疾病的定義。原位癌(癌症的早期形式)從字面上看也屬於癌症,但治癒率極高且花費不多,便不屬於保險條款規定的重大疾病。

所以,在購買保險時,我們要了解清楚哪些在賠付範圍,比如不是買了意外險所有的意外事故都能賠,也不能簡單地說重大疾病險“只要是癌症就能付”。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3)未如實告知自身情況,不賠

比如某些保險購買的時候,沒有讓你體檢,沒有要你的體檢報告,你就覺得鑽了個空子,沒有告知自己已有疾病,或者體檢上寫了某項數據異常但你沒有如實已告。

那到賠付的時候,人家有的是辦法查到你的病例,不能賠付可就算你自己的責任了。

正確的方法是,如實告知身體狀況,買對自己有利且能買的產品,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2.保的疾病種類,並不是越多越好,你需要的纔是好的

看了上面的有些不能賠付的情況,你也許會說了,那我買那種保的種類最多的不就好了嗎?

其實不是的。

在買保險前,你得先明白自己買這份保險的目的,即自己買這份保險是想保障什麼。目的不同,買的產品也會不同。

比方說,某個人給父母買意外險,因爲父母不是家庭的主力,沒有需要房貸、撫養孩子的壓力了,如果身故也不需要留下一筆錢給親人日常開銷,身故賠付可能不是那麼需要,而日常的磕磕絆絆的摔傷住院賠付是他們需要的,所以你可以加重意外事故住院這部分的保額,和保障範圍,不用添加身故賠付。

不要聽信推銷員說的再加幾百塊或者幾十塊錢就能多幾種保障,這樣你不但每個月多花了保費,還會因此把你原來真正想保障的方面保額降低,而且多的那幾種保障也許你永遠都用不到,這非常不划算。

所以購買保險時,請反覆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這份產品的責任到底是什麼?

(2)承擔什麼風險?

(3)解決什麼問題?

就像你去超市買東西,本來是想買一箱酸奶,但是因爲芝麻糊打折,兩個一起買更便宜啊,於是又被售貨員忽悠着買了一個芝麻糊,但事實上你們家沒有人喫芝麻糊,買了就一直放到過期。這看似你是省了錢,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3.認清保費返還的真面目,再決定自己要不要買

買保險其實就是對自己身體的一個賭注,賭自己會不會生病,會不會發生意外。那麼就常有人會這樣想了:如果我買了保險卻一輩子沒生大病,沒發生意外,不是很虧嗎?

保險公司也瞭解到了消費者這種想法。於是市面上出現不少保費返還型重疾險和意外險產品,若在約定時間內並未出險,保險公司會將保費返還給客戶。他們宣傳口號是:有病賠錢,無病返本。

乍一看,這種保險正是我們需要的呀,既保障了生病有錢醫,也保障了不生病錢還在。多好!但仔細對比你會發現,返還型保險所需繳納的保費,要比非返還型保險高很多。這樣算下來,它的收益不如理財型產品高,保障又不如消費性保險全面、保額高。

所以當你在購買一份保險想要返還的時候,你先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如果是要收益,那直接買理財產品,如果要保障,那就老老實實的買消費型保險,不要被能返還矇蔽了雙眼。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當然,如果你是存不下錢的年輕人,適當的購買一點這種返還型的保險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不影響你正常生活水平,瞭解清楚你買這個產品的目的,就可以作爲強制儲蓄的一種方式。

那你會問了,既然買返還型不划算,那我買什麼保險,既能享受到低價也能在沒有派上用場的時候保費也不會白交?

壽險買能保障終生的,重疾險買能提前給付性。

保障終生的壽險很好理解,人無論什麼時候不在了都能拿到賠付。而提前給付性重疾險呢?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保險產品會有不同的保障期限。假設你買的是70歲到期的重疾險,卻在71歲罹患重疾,你的保費相當於“白交”了。另外,即使設置爲保障終身,但如果由於車禍等意外事故不幸身亡,也拿不到賠償。

對此,保險公司的解決方案是:在重疾險裏添加死亡責任。換句話說,即使你沒得病,但不幸亡故,保險公司也會賠償。這類重疾險名叫“提前給付型重疾險”。

身患重疾或不幸身故,哪個提前發生,都可給付賠償。但它和返本型保險類似,其代價依然是:支付更多的保費。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4.請熟記一條原則:責任、保額、期限,是我們選購保險產品時最重要的關注點

責任,說白了就是哪些情況能賠,哪些不能賠。

保額就是保障的額度。

期限是會給你保障多久。

比如同樣是罹患肺癌,張三獲得100萬元的理賠,而李四隻得到10萬元,90萬元的差距歸根結底源自投保時選擇的保額不同。

所以在購買保險時,一定要了解清楚這些點。不要因爲平時買東西別人都是你買貴的,而某個銷售員推薦你買了一個便宜的產品,就覺得人家人真好,什麼都不看就買單了。也許他只是急於成交呢?

要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是有道理的。

那究竟選保額多少比較合適?得要看你願意花多少錢買保險,以及真的出了事賠付多少對你來說纔是夠的。責任的多少、保額的高低、期限的長短,這三大件直接決定了保險產品的價格。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6.有社保還需要買商業保險嗎?需要!

常聽人說,我不需要買保險,我有社保。尤其是保障意識不強的父母們,最喜歡說:“買什麼保險,保險都是騙人的,我有農村合作醫療,不用買。”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如果你經濟許可,最好購買額外的商業保險。

因爲社保和合作醫療有限制,很多藥和設備不能用。如果你真的生了大病,那點報銷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比如我家鄉那邊的合作醫療是,報銷超過規定金額外的80%。舉個例子,假如指定金額是1萬,而你生病花了1萬2,那麼只能報銷2000*80%,也就是隻能報銷1600。而且如果你用了社保外的藥和儀器,還不能加到這個範圍。

所以這個對普通人來說,還是有壓力的。商業保險這時候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它可以報銷除社保以外的部分。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二,如何給自己及家人買一份商業保險?

1.如何給自己買保險?

如果你剛畢業不久,獨自在外打拼,一個月除去房租和喫飯的支出,根本剩不下什麼錢。即使你不排斥保險,也知道保險的重要性,但這時候你讓你買一份一年保費1萬多的保險,對你來說也不現實。

所以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應該先確定哪些需求是一定要解決的,根據優先級列出清單來購買保險。

一般對年輕人來說,購買保險無外乎這幾個需求:

1.得了重疾,有錢治病;

2.得了重疾,彌補治療期間的收入;

3.不幸身故,給爸媽留一筆養老費;

4.意外受傷,解決醫保不包含的費用。

所以你需要買的是重疾和既包含普通意外受傷也包含身故的意外險。

對此,就可以找到對應的保險產品,並結合自己的收入確定保額,購買自己當下最需要的就可以了,不要擔心不夠完善,你可以在工作幾年後再選擇其他產品進行疊加,彌補已經購買產品的不足。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2.如何給父母買保險?

如果一個人罹患影響正常生活的重大疾病,那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治療費用太高,掏空家底;二是無法繼續工作,失去收入。

前者可以靠商業醫療保險解決,後者則只能靠重疾險解決,兩類保險的功能不一樣。

重疾險有一個特點是:年齡越大,保費越高,保額越低。因爲年齡越大,患病的概率越高,甚至有些疾病是“老年人專屬”。

比如你和你爸媽買了同一份重疾險,你的保額是50萬,爸媽可能只有10萬。而且你的保費還比爸媽的便宜很多。

這樣看來,給爸媽買重疾險其實沒有必要。第一,重疾險的主要作用是賠付你因爲治療大病期間不能工作的損失,而爸媽已經不是家裏主要的勞動力了,這部分損失可以忽略。第二,爸媽買重疾的保費很貴,即使生了大病,賠付的金額其實也不比保費多多少。第三,因爲健康問題,你可能想買還買不了,比如高血壓。

所以如果你經濟不是特別寬裕又想給爸媽多一份保障,建議給爸媽買高額醫療險和意外險。

另外,即使不給父母買保險,也一定要確定父母有基本保險,不管是新合療還是其他的,這是國家給我們的福利,要充分利用起來,一年就幾百塊錢也不貴,萬一生了病有保險總比沒有好點。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3.有了孩子,如何給孩子買保險?

要給孩子買保險,首先得了解孩子出生後面臨的風險。

(1)重大疾病

孩子一旦患危重疾病,除了需要長期投入高額治療費用,父母也可能爲了照顧孩子而辭掉工作。因此,重疾險和高保額住院醫療險是應該首先爲孩子配置的保險。

重疾險的價值在於,罹患重疾後一次性獲得定額賠償,可作爲自費治療費用和家庭收入中斷的補償。高額住院醫療險的價值在於應對高額的醫療費用,尤其是許多醫保範圍外的自費項目。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2)小磕小碰的意外

小孩子調皮,難免受傷。我有個表姐家的小孩,四歲多,一不留神從牀上摔下來,牙齒把舌頭咬穿了。從學走路的幼兒到乘車上學的中學生,孩子在生活裏難免磕碰受傷。

因交通事故、跌倒、墜落造成的意外傷害和身故,在孩童的意外險理賠中的佔比最高。

而各地醫保政策對交通事故、第三者責任造成意外的醫療費用報銷往往有諸多限制,所以給孩子買個意外險是必要的。

(3)一般疾病

家有小孩的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抵抗力很弱,三天兩頭感冒發燒。尤其是換季的時候,醫院的兒童科室更是人滿爲患。

這些小病一般花費不多,幾百到一兩千不等,看起來對家庭不會造成什麼大影響,但若一年下來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所以如果你孩子體質不好,建議把這部分保險也配置上。

相反的,什麼存教育基金啊,比如到你孩子上大學可以一次性返還多少錢那種,不是很有必要,因爲你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但經過十幾年的通貨膨脹呢?還有壽險,也不是孩子必須的,千萬不要聽別人忽悠花冤枉錢。

這樣看來,需要給孩子買的基本保險有:重疾險、意外險、高額住院醫療險。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水滴籌,該買一份保險嗎?如何去買?

總結:

現實中,“大病致窮”的例子屢見不鮮,往往是辛苦打拼半輩子,一場大病,一家人的生活瞬間陷入窘迫。因此,人們的保障意識越來越強,開始用保險來規避這種風險。

那麼市面上的保險種類那麼多,到底怎麼選擇才能讓自己最大限度的獲益又不花冤枉錢呢?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掌握一定的保險知識,科學的選擇保險這種產品。

只有自己掌握了一定的保險常識,纔不會被市面上琳琅滿目的保險名稱看花眼,買到對自己沒什麼用的產品,也不會被“保險都是騙人的”這種片面言論嚇的不敢買保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