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狀態可直接聽歌

文/周享玥

編輯/遊勇

微信的每一次功能更迭,都會引起網友的激烈討論。

7月14日下午,微信迎來了一次比較大的版本更新,其中一項變化是新增了“自定義來電鈴聲”的功能。用戶在給好友撥打微信語音或者視頻時,鈴聲可以自己設置,不再由微信統一設定。對於這一功能,你可以簡單理解爲十幾年前的手機彩鈴。

對於在產品功能上一向非常剋制或者謹慎的微信而言,這一變化已經非常不易。所以,新版本發佈後,“微信支持更改來電鈴聲”的話題,迅速頂上了微博熱搜。光在微博上就有1.7億閱讀量,近2萬人發帖討論。

討論很熱鬧,網友槽點多

這次微信8.0.8版本的更新,主要有3個功能上的變化,除了支持更改來電鈴聲,也可以設置特別關注某些羣成員發言,另外置頂聊天也可以摺疊。

網友討論非常熱烈的“來電鈴聲更改”其實包括了更改“消息提示音”和“來電鈴聲”。微信在消息提示音的鈴聲庫裏提供了7種選擇,包括了積木、可愛、空靈、俏皮、清脆、靈動、優雅。

但更受關注的是來電鈴聲上用戶可以自由發揮。根據已下載新版本的用戶反饋,來電鈴聲可以自由添加,目前用戶玩的比較多的都是當下最爲熱門的洗腦旋律。

而且來電鈴聲還可以針對單個用戶進行設置,如此一來,用戶可以根據鈴聲來判斷是誰給自己打來了語音或者視頻電話,比如有網友稱,要給領導微信設置成“妖怪來了”的鈴聲。

除此之外,微信此次更新還新增了“關注羣成員”功能,就是用戶可以在一個羣裏設置最多4位特殊關注的羣成員。這些被關注的成員發信息時系統會自動提醒,換句話說,即便在開啓羣聊免打擾,你也可以“完美杜絕”錯過老闆發言的可能。而在置頂聊天達到6個或以上時,微信會自動顯示摺疊功能,讓頁面顯得更加乾淨,不過有未讀消息的聊天還是會顯示。

然而,對於此次更新,網友們依舊反應不一。

有已經嚐鮮的網友表示,“終於可以有效避免一人機響,全員找機的尷尬局面”,“希望加一個鈴聲:微信收款XX元”……

但也有網友吐槽稱,“這不是十幾年前的手機彩鈴嗎,怎麼現在纔開始上線”“一年365天靜音模式,無效更新”“能不能整點有用的”“安卓版本永遠不配第一時間有這個功能”“我都置頂了,還要摺疊?”……

而更多的網友,仍在堅持不懈地追問:“什麼時候可以編輯已發表朋友圈?”“什麼時候朋友圈可以發動圖?”“什麼時候可以雙向好友刪除?”“什麼時候長語音可以調節進度條?”“什麼時候能傳輸大內存文件”……毫無意外,每一次產品更新,“微信之父”張小龍就會再一次被“1億人教做產品”。

微信爲何總是慢半拍?

“這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嗎?現在是2001年嗎?”在“微信支持更改來電鈴聲”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後,有網友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語氣中不乏對微信更新功能“向來慢半拍”的怨念。

微信在很多功能上都被認爲是保守甚至遲緩,經常擠牙膏似地更新。而在其他App裏已經稱得上老舊的功能,微信也經常不爲所動。最典型的是“深色模式”,微信一直到2020年3月才正式上線,從公開到宣佈即將正式上線花了近9個月。而在此之前,愛奇藝、豆瓣、知乎等已經紛紛推出“深色模式”,微信“兄弟”軟件QQ也早在2019年9月就已經將這一模式上線,且一同上線的還有“設置某個好友的專屬鈴聲”功能。

2021年4月,微信曾在小範圍測試在公衆號文章評論區“蓋樓”的功能。用戶的評論將會自動顯示在文章下方,不再像以往一樣需要作者另外“精選”方可顯示,且回覆內容同樣對所有人可見。

衆所周知,評論區蓋樓早已經不是新鮮事兒。從早期的貼吧,到後來的豆瓣、知乎、微博,甚至包括QQ,都早已經推出過這個功能,用戶之間通過相互回覆來進行互動更是常態。

最近幾年,微信加快了更新步伐,包括最近上線的個人狀態、動態表情和專屬紅包,但這些功能其實在騰訊旗下的另一個重要應用——QQ上早已實現,微信也因此被批評越來越“QQ化”。而網友呼聲比較高的大文件傳輸、語音進度條的調節、已發朋友圈修改和雲端同步聊天記錄的功能依然沒有出現。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微信的每一個功能上線,張小龍都需要自己先測試半年時間。這也使得很多網友認爲實用的東西,但在微信上很難得到及時更新。

但需要釐清的是,微信不做並不代表沒有能力做,它也有其無奈之處。作爲國民級應用,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了12億,這也註定了微信很難像其他手機App那樣,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因爲微信的每一個細微變動都會引起用戶的強烈反彈,比如朋友圈三天可見的功能被廣大網友詬病,後來微信終於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朋友圈一個月可見。

任何細小的問題都容易被放大。2019年底,微信就曾推出“朋友圈評論時可以發送自定義表情(包括動態表情)”的功能,但很快又火速取消,至今也沒有再上線,微信也沒有給出原因。

張小龍的產品哲學

微信的謹慎和慢半拍,也與掌門人張小龍的行事風格密切相關。張小龍給外界的印象一直非常低調和剋制。

最典型的一點是微信萬年不變的logo上。縱觀市場中的各式App,逢年過節,總是會跟着換上個“喜慶”的logo,做一波節日運營。即使是“捉襟見肘”如樂視,也難以免俗,趕在今年春節,在別的App都爲了應景打出“分XX億”的標籤時,樂視乾脆在自家App圖標logo上掛上了“欠122億”的字樣,蹭熱度上熱搜。

類似的情況卻從未在微信上發生。對於此中緣由,張小龍曾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做出回應稱,“微信不做節日運營,被認爲是微信的剋制,但微信的詞典裏沒有剋制這個詞,只是在遵循好的產品的原則。不做,是因爲破壞了原則,所以不做。”

另外一點是微信的開機畫面,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地球的背景上站着一個人的形象。直到2017年,微信首次將背景上的地球改爲我國氣象衛星拍攝的地球圖片,如果不提醒,普通用戶根本無法察覺。但即便是這樣,也只更換了4天時間,4天后再次換回了原圖。

而張小龍也不是一個特別在意用戶吐槽的人。

2012年7月24日,張小龍曾在《騰訊大講堂》特別講座上做了一個長達8小時20分的演講。其中提到的一個產品理念就是“不要用戶說要什麼就做什麼”。至於原因,張小龍解釋稱,“如果用戶說什麼就做什麼,然後以此網住用戶的話,我們也會被累死,因爲那樣要做的實在太多”。在他看來,用戶的反饋,只是幫助自己瞭解到他們的想法,而用戶的需求是零散的,解決方案是歸納抽象的過程。

後來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更是坦言,“每天都有5億人吐槽、1億人教我做產品,而我能做的就是讓產品往前去適應這個時代,而不是害怕用戶抱怨就不去改變它。”

但用戶的需求,也會讓張小龍妥協。張小龍曾在其作品《 微信背後的產品觀 》一書中透露:微信本來是不想做PC版的,因爲覺得“做PC版是一種破壞”。但後來因爲很多用戶反映經常坐在計算機旁邊,卻用手機輸入文字,太辛苦了,所以微信才做了Web版而不是真正的PC端。

但爲什麼是Web版而不是真正的PC端,張小龍表示:“如果我們去做 PC 版,會帶來的結果是:用戶不再相信對方能立即收到消息了,因爲我們可能發到一臺沒有人在旁邊的計算機上,那麼他會選擇別的可以很快找到他的工具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