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后据维特伯爵后来记载,说李鸿章当时发出了一声类似于母牛的那种嚎叫,上烟哪,然后就来了几个中国人,然后就伺候他抽烟,有的擦火,有的碰烟斗等等,抽那个水烟袋嘛。李鸿章当时作为贵宾,是在观礼台上,一看,看完之后就跟旁边这个维特伯爵讲,说这事儿你会报告给你们皇上吗。

李鸿章的丑事都有什么?

在李鸿章活着的时候,脑袋顶上就已经有这么两大帽子了,第一是汉奸,第二是误国权臣。当时有两个对联,就把这个说得很明白。第一幅呢,叫“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杨三是当年北京城一个著名的丑角演员,正好马关条约签署之后他死了,所以老百姓就编了这么一个对联,你看对得多好啊,工整,“杨三”对“李二”,李鸿章在家行二嘛;“已死”对“先生”,“无苏丑”对“是汉奸”。你看,这就是一顶汉奸帽子。

第二幅对联呢,叫“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地上荒”。这“宰相合肥”指的就是李鸿章,合肥人嘛,你们家倒是肥,老百姓瘦;“司农常熟”指的是当时的军机大臣,兼管户部的翁同龢,也是一位重臣。

他老家是江苏常熟人,而且大司农,就是管钱的,这在中国古代官职体系里就叫司农。你们家有粮食吃,老百姓地里是荒的。所以一个对联把当时的两个秉国重臣全给骂了。

李鸿章虽然在中国我们看来,在当时是高大上、高富帅,已经属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但是在国际场合里面,经常就把底裤给露出来了,经常留下各种笑料。

比如美国现在还有一道菜,叫李鸿章杂碎,因为他吃鸡吗,拿手,不用刀叉上去。美国人看着也没办法,只好学他用手,外交场合为了礼仪。后来就干脆把西餐和中餐兑一块,发明一道菜,叫李鸿章杂碎。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几个他在俄国出丑的事。1896年,他到俄国去签中俄密约,在彼得堡。他刚到彼得堡的时候,去的是财政部,跟财政部当时的财政大臣维特伯爵去谈判。维特在那个财政部大厅就接待他,说老爷子,抽不抽口烟呢?他说好。

然后据维特伯爵后来记载,说李鸿章当时发出了一声类似于母牛的那种嚎叫,上烟哪,然后就来了几个中国人,然后就伺候他抽烟,有的擦火,有的碰烟斗等等,抽那个水烟袋嘛。老头什么都不动,就动嘴,别人碰着烟袋,就这样。你说维特伯爵一个沙皇贵族,他哪儿见过这个呀,这是什么人呢?觉得他很粗鲁。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俄国有一个罩着的小国家,是中东的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它的那个埃米尔,就是那个国王,到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世继位的庆典。这个人听说李鸿章在,就去拜会他。

李鸿章就特别无礼,坐在那儿就不动,也不出门迎接,然后一直等到人家进了屋了,他才站起来,象征性的走了两步。对方一看也不爽,然后就跟他说,我可不是冲你面子来的,我是冲大清国的皇帝和太后陛下的面子来的。

然后这俩人越谈就越不投机,后来就谈到理想和这个精神世界的问题,李鸿章说,我就信孔子,别的都不信;那个人说,我就信穆罕默德和真主,别的我也都不信。

俩人就谈不下去了,谈不下去了就结束吧,李鸿章还送到屋外,维特伯爵在旁边看着,说这还行,还知道点儿外交礼仪,知道自己前面有点儿失礼了,还送到屋外,这叫前倨后恭。

结果你猜李鸿章玩了一个什么?等人已经上车了,那马车夫已经准备走了,李鸿章说停,我告诉你啊,你刚才说那个穆罕默德,是被我们中国人打败的,是我们放了的一个苦役犯。

然后掉脸就走,弄得对方特别难堪愤怒,下不来台,但是已经要走了,人家也不跟他一般见识,就走了。这维特伯爵说哪有这么干的,在外交场合这也太失礼了吧。

后来还有一件事,因为李鸿章1896年到俄国是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当时俄国就搞一个庆典,在霍登广场,结果民众太多了,人踩踏,一下死了两千多人。

李鸿章当时作为贵宾,是在观礼台上,一看,看完之后就跟旁边这个维特伯爵讲,说这事儿你会报告给你们皇上吗?维特说当然,这么大事,死了两千多人。李鸿章说,傻呀,别说呀,然后还说呢,说我当年在当直隶总督的时候,我那儿发鼠疫,瘟疫,死了好几万人,我就不说。

我为什么要给皇上他老人家增加这种负担呢?皇上吃不好睡不好,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就不要说。他们问我的时候,我都说没事,我给朝廷上奏折的时候,我都说好着呢。他把这种中国官场欺上瞒下的事当做先进经验,然后倚老卖老,跟人家维特伯爵,后生小子,你们不懂事,我传授给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