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中国近代史,不能漏的人绝对有一个李鸿章,不管后人如何评说,他在晚清占了重要的地位是事实。后世人对他的毁誉参半,但李鸿章在历史许多的名人看来都是伟大的,就连慈禧听说他去世的消息都留下了眼泪,说将来有不测,再有没有人分担了。日本人作为他的对手,对其评价也较高。抛去其它,其实他有很多的话语都颇有道理,就比如他某次跟一位外交官的对话。

李鸿章是聪明的,他父亲也舍得培养儿子,给儿子请了数位名师教导,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功底。又因为父亲跟曾国藩是同一期的考生,所以他还得到了曾国藩的补习和教导。他在曾国藩的名下,为以后一生的事业和思想奠定了基础。1863年~1864年,李鸿章带着他组建的淮军跟湘军一起基本剿灭了太平天国。

从这以后,他的官位节节上升,洋务运动开展后。李鸿章先后创办了许多个实业,其中讲究包括1863年创办的上海洋枪三局。他创办军工企业是因为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要卖30两银子,而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19两银子。这笔钱倘若自己不开设军工企业,都会被英国人赚去。同治九年开始,他成为了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可以说,一时之间风光无限。1875年,有一位叫森有礼的人来到了中国,他是驻中国公使。森有礼,1847年出生,比李鸿章小了24岁。他曾去过欧洲还有美国等地或是考察或是留学,很是积极的宣传西方的启蒙思想。而他也是明治初期的外交官,森有礼来到中国的那一年,李鸿章52岁,他28岁。

外交官与直隶总督,自然有见面的机会,然而,当时的日本其实也不过不过是明治维新了七年。可他们,就在觊觎尚且是中国藩属国。他穿着笔挺的西服求见了李鸿章,李鸿章穿的还是清服。李鸿章见他的第一眼就愣了一下,似乎是有些不解。

森有礼也看出来,对此,他先发声说,日本传统和服过于宽大,能适应过去,但现在却觉得不方便。就此,开始了两人的争辩,李鸿章认为,传统衣服是对祖先的追怀,子孙应该珍重。而森有礼提出,祖先会跟我们做一样的事情,一千年前,看到中国服饰,他们不就改穿。还说,善于学习是他们的好传统。

而谈着谈着两人就谈到了改革,森有礼为他们现今的改革感到骄傲,发现长处要取之,他们很乐意。李鸿章却给出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军器、铁路这样的必要物品可以学习西方,但像明治维新这样的改革是绝不会采用的。其实这并非是李鸿章坚持的想法,而是他明白,这种改革清朝是不会适用的。后来的维新运动失败,也证明了他的看法,独木难支。

当谈到国力强弱时,森有礼又提出,国家之间只看谁强,不必遵守旧约。这点李鸿章何尝不明白,但他毕竟是代表大清,也不太认同这个说法。于是仅用八个字结束了这场争辩,那就是徒伤和气,毫无利益。他这也算是在为日本觊觎朝鲜做出的回应,其实这场辩论可以看出是洋务运动跟明治维新之间的一场辩论。同样是想要强大,洋务运动想的是强大自己,好有自保能力。

而明治维新则全然不同,想的是侵略。其实李鸿章的话说得上是警世名言,强大不一定是靠别人,那样非但得不到利益,还会伤了和气。其中还含有中国人长久的一种思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种思想并不代表着自己的利益能被让出去,强大是必须要有的。起码要有一个自保能力,强大了才能有底气保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好在我们现今也做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