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這兩集採訪已經上傳了。我看了下反饋,大部分還是不想看到鞋販子來做文化,覺得鞋販子就是鞋販子,不要扯別的。所以,考慮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把這個放到微信上來,我覺得還是應該放。鞋販子做文化,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但不做文化的販子,只能永遠是鞋販子。可恥不可恥,大家可以公開討論。鞋販子,也分三九六等。我見過一種,是隻談錢的。沒錢做不了朋友,永遠只有利益驅動交談和飯局。在鞋販子羣裏,除了互相調貨口鞋,見得最多的,也是蹦迪的視頻,美女的視頻,錢與性與多好的車,就是他們的生活標杆,他們跟球鞋文化,沒有什麼關係,球鞋和鞋友在他們眼裏,就是錢。還見過一種,是樸樸實實過生活,開間小店一直過日子的,球鞋在他們眼裏,是自己的生活經濟來源和精神寄託。還見過一種,就是稍微燒點兒賺來的錢,願意來做文化的,球鞋在他們眼裏,依然還是代表着需要傳承的文化,老劉就是這一種。覺得老劉作爲鞋販子,讓大家買鞋機會減少的,可以罵他。但我還是更喜歡他在Sneaker Con澳洲站打出的橫幅,還有他自己收藏的DUNK SB,還有他自己想要做的球鞋文化方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在球鞋市場表面日趨火熱,實際泡沫越來越大,崩盤隨時可能到來,連國民老公都帶着現金入場的時候,老劉可能是最清醒的那一類市場交易參與者。

在他眼裏,現在的球鞋市場已經很瘋狂了,甚至有點失控。因爲販子的二級市場,因爲技術門檻太低,已經出現了價格波動和服務層級上的失控。資本化的二級市場平臺,就是那些個APP,也因爲燒錢太厲害,導致用戶體驗不斷下降。一些一線大品牌,也在玩陰的,有希望通過販子炒作抬高產品關注度的。也有搞腐敗的,耐克的內部員工疑似與國內一家已經發展得超級大的Energy代理店鋪達成了PY交易,在代理公司中入了暗股,通過這種方式控制限量球鞋在各大Energy店鋪發售的貨量,把資源和貨量集中在了入暗股的代理店。而那些真正經營文化,不搞暗地交易的,卻拿不到那麼多限量鞋。這些耐克內部員工和代理店鋪,眼裏可能只剩下了錢,球鞋和文化,都只是他們賺錢斂財的工具而已,消費者,更是他們收割的韭菜,跪舔品牌的球鞋媒體,是他們收割的幫兇。所以,這個市場的售賣是從品牌根部就開始腐爛了,且不說工廠這邊的提前貨流出,連一級代理品牌都玩這種低級的中國式內鬼交易,這個市場還能見到光明正大的那一天嗎?在我們報道了毒APP的問題之後,我們竟然收到了各種關於公司的匿名舉報(諸如違反廣告法和異地經營等等),我們懷疑,這些就是來自毒APP或者是虎撲裝備區的。雖然,這些舉報都很低級,我們也靠自己的力量應對和了結了這些舉報,但這真的很反映問題,平臺居然不好好做產品,還玩起了舉報,而且是低級舉報。我們要是真的去上海市虹口區工商舉報毒APP,那我肯定會拿着一卷錄像帶,把真實的用戶採訪都塞進去(目前微博上接到關於毒APP的舉報,已經可以拍成一部紀錄片了,疑似假鞋和疑似被假鞋的賣家,還有更多的是瑕疵球鞋交易受害的買賣雙方)。

在我眼裏,現在的球鞋媒體市場,也是瘋狂到了一定程度。一片跪舔聲,聲聲不絕於耳。靠着與品牌方明着與暗着的關係,有的靠着資歷,有的靠着跪舔精神,有的靠着有耐克阿迪廣告代理公司的直接入股,他們能拿各種媒體獨家資源,提前報道,官方採訪,讓很多矇在鼓裏的消費者和觀衆,認爲他們是真的靠實力拿到的各種報道機會,覺得他們是真的很牛逼,也給了他們實力裝逼的機會,但在他們那裏,你幾乎聽不到任何關於產品不好的話語和內容。這個市場很大一部分人的心智就被洗刷成了,產品樣樣都好,都有新突破,與球星親密接觸就是牛逼,能拿到獨家提前內容就是牛逼的那種意識形態。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媒體收了多少錢,靠這些錢,又自己放到了多少到口袋裏,挖了多少其他媒體的人。我們極客鞋談,最早期,是直接被那個廣告代理公司的老闆,直接跑到公衆號後臺,用高了很多的工資,把一位運營創作人挖走的。誠然,能挖走的人,都不算真核心。但說假話的公司有錢,說真話的公司沒錢,會讓這個市場的人才心態失衡,更會坑害消費者。我還記得極客鞋談中期,有員工直接拿起金錢衡量在這裏做事的性價比。他們也完全沒意識到,說真話的公司,在目前大部分球鞋媒體靠廣告盈利的市場形態下,是根本賺不到錢的,一年虧個小一百萬很正常,我能發給他們錢,都已經很不錯了,甚至比他們打聽到的那些收錢媒體的競爭對手工資水平都要高。這種市場意識形態,與主流廣告代理公司,與之勾結的球鞋媒體,還有目前中國年輕人的心智水平,都分不開。我希望,極客鞋談能創造一種新的球鞋媒體盈利模式,通過參與設計並售賣工廠直達消費者的周邊產品,通過觀衆會員服務費,通過運動鞋評論數據分享+社交,不靠廣告,或者僅靠來自接受不跪舔的真實評測的品牌廣告收入,達成這一目的。創業做運動鞋視頻自媒體,不是爲了見那些見不到的球星,也不是爲了免費拿到那些拿不到的鞋,而是應該給運動鞋消費者帶來更多以前沒有的內容,改善消費者的心智和消費體驗,爲打破這個消費和媒體市場的舊平衡,創造新的內容生產和生存模式,爲13億人能更清醒的面對運動鞋,選擇運動鞋,消費運動鞋,更好的運動,而奮鬥。

有次我在回家的路上

開着車

放着灌籃高手的音樂

播放到大黑摩季的那首時

我在想

那個單純熱愛籃球和運動鞋的我

初中聽着AIWA隨身聽

看着身邊走過的隔壁班女孩都不敢說話的我

去哪兒了?

那個時候和我一樣單純的運動鞋市場

又去哪兒了?

那個時候可以聊籃球聊裝備的虎撲

又去哪兒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