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

首發寧馬的“早七點”動車

迎着朝陽一路疾馳

爲無數穿梭兩地的人們

拉開了新一天“同城生活”的序幕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馬鞍山市民卡

已實現與南京在

公共交通、旅遊等領域的互聯互通

“一卡在手,暢行暢遊”的體驗

讓百姓生活盡享便利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無論是拉近與長三角時空距離的一張車票,亦或是開啓寧馬“同城生活”的一張卡片,承載的都是馬鞍山積澱數十年的東向情愫,更折射出這座城市矢志不渝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執著追求。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通,作爲安徽全面接軌蘇浙滬的“橋頭堡”,身處南京和合肥兩大都市圈核心層的馬鞍山,不僅與長三角交流合作源遠流長,更在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有着“近水樓臺”的獨特優勢。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長三角城市羣空間格局示意圖)

從本世紀初躋身“南京都市圈”,到成爲長三角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長三角城市羣成員,敞開“東大門”的馬鞍山,充分發揮“工業之城”“港口之城”“文明之城”的資源稟賦,始終以“一馬當先”的姿態競逐“融合之路”,不斷創新合作方式,加大合作力度,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不僅在廣闊的區域舞臺上“越舞越精彩”,更讓越來越多的“融入紅利”加速釋放。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特別是近年來,馬鞍山以全面對接服務南京作爲融入長三角的切入點,加快推進理念規劃上互融、基礎設施上互聯、產業形態上互補、人文交流上互通,通過着力下好寧馬合作“先手棋”,爭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

◆ 制度層面,馬鞍山與南京簽訂《寧馬兩市合作工作機制協議》,建立與研究機構及長三角各城市相關部門的常態化對接機制,以機制創新推動長三角城市合作堅持長效保持常態;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馬濮旅遊大道、205國道、313省道等與南京對接,寧馬軌道交通對接、巢馬城際鐵路等正穩步推進,寧馬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年底將全面開工,一體化交通網絡正聯得更廣、通得更遠;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 經濟舞臺上,馬鞍山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全力搭好園區載體平臺、金融服務平臺、技術創新平臺、人才支撐平臺和政府服務平臺,積極融入南京乃至長三角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要素鏈,2018年,共簽約引進來自長三角億元以上項目160個、總投資527.7億元,佔全市利用省外資金56.4%;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 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隨着越來越多“融入紅利”加速釋放,正讓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民生便利…

大江奔流

時代潮湧

當前,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長三角地區已成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疊加區,意味着更大的政策支持、更活的體制機制、更多的項目布點,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將更加突出。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同時,長三角城市羣定位爲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將聚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不僅讓身處其中的馬鞍山迎來了難得而寶貴的發展機遇,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馬鞍山將如何通過務實合作,把融入優勢轉化爲發展勝勢,實現融入“加速度”、 發展“高質量”?

下一步,我市將揚己所長,全力推進頂層設計、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環境治理、公共服務和營商環境等七個“一體化”,把馬鞍山打造成爲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工業發展的“大糧倉”、綠色食品的“菜籃子”和宜居宜遊的“後花園”,在大有可爲的重大機遇期中奮發作爲,書寫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精彩“馬鞍山答卷”。

加速融入“長三角”,馬鞍山的優勢到底在哪?

馬鞍山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劉挺

核校:傅中平

值班總監:王小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