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上世紀90年代中期出納付款櫃檯的照片,辦公桌上有一臺電腦,實際上只是一臺記帳機,在付款時輸入帳號、付款金額,根據現金用途配款,如果是發工資,那就大面額小面額都要配,主幣、輔幣都要配,如果是付貨款,那就大面額的比較多,如果取款金額不大,也可根據客戶需要配款,中要配款金額和付款金額一致就可以付款,這筆業務就辦完了。除了這臺相對現代化的辦公工具以外,其餘的辦公用具便是銀行幾十年一直在用的,算盤、海棉盒、印模、現金付訖章,最主要的是辦公桌上擺放的幾大摞現金,一看,就知道有單位預約發工資。師傅戴着袖套(這也是以前櫃檯人員工作服的必備,不然衣服袖口和肘部會磨爛的)正在付款。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及以前,付款櫃也是兩個櫃員,一個初審,一個複覈,才能把款付出,這需要單位財務人員拿現金支票,先到計劃科審批,看是否可以支取,然後到會計科記帳,會計科在現金支票上編號併發給財務人員銅牌,會計科將計帳後的現金支票傳到出納科,出納科付款員根據支票上的編號叫號,覈對後收回銅牌進行付款,這充分體現先記帳後付款的出納制度;93年以後經過改革,出納櫃檯不論是收款還是付款,都變成了一個人,這樣節省出來的人可以增加櫃檯,窗口多了,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客戶等候時間大大縮短,這在90年代也算是一項大的改革了。

而今20多年過去了,工商銀行也已經成立35週年,經過專業銀行、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的變遷,櫃檯現在幾乎告別了傳統流程,收付款、會計記帳、個人業務、對公業務早已合併在一起,一個櫃員便可以辦理這所有業務,不會再有擺在櫃檯上的大量現金,工資早已代發,直接打到員工卡上,一個信使便知道工資什麼時候發的,發了多少錢;櫃員辦業務除了加蓋個人名章,其餘業務章在打印憑證時便直接打印上去了;櫃員用的電腦真正成了電腦,裏面的信息多到客戶不敢相信,可以辦理的業務也覆蓋了銀行所有的業務。櫃員不再需要算盤,不再需要在下班結帳時翻打憑證,達到帳實相符,只需電腦打出的軋帳單與實物相符就OK了。

短短35年的時間,工商銀行已從一個純手工的傳統銀行發展成爲了現代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有了分支機構,員工中也有了金髮碧眼的外國人。

照片中的師傅已退休多年,但她同樣和依然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員一樣,爲工行過去的發展引以自豪,也爲工行明天的發展充滿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