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小康之後,你的幸福指數很大程度,由你的人際關係決定。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和朋友在一起出去玩、一起狂歡是非常愉悅的一件事。

但也有一部分人,對他們來說,和人交際卻比工作學習更加耗費精力,讓人精疲力竭。

社交焦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恐懼。

主要表現有:與人打交道時(尤其是大衆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害怕與別人對視或被人注視,怕見領導,怕在公衆面前發言,怕當着人書寫、喫飯,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有些人主要表現爲對異性的恐懼,稱爲異性恐懼症。

社交恐懼的表現形式很多,但歸結到一點就是:怕人。

——你甚至恐懼與身邊親近之人交談,即使他們是你的親人、朋友;

——你不願意去人多的地方,因爲擔心說錯話、做錯事,擔心尷尬,擔心他人善意的搭訕;

——時刻害怕自己的外表或行爲出現問題;

——當電話打來時,你知道你應該接,但你排斥。

社交恐懼的原因

恐懼社交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① 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是人的本性,是每個人內在具有的。從剛出生的小孩親近母親而見了陌生人會啼哭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

到了青少年時期,人的自我意識水平迅速提高,開始自我觀察、自我評價,開始渴望交往,並關注自己的表現——別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包括自己的表情,自己的長相,自己的言行舉止等等。

你很在乎自己的表現會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還會爲自己在別人面前說錯了一句話而自責不已,會因爲在乎別人的評價而緊張不安,焦慮、害怕也在所難免了。

內在得到認可和讚美的慾望越強烈,越追求完美和渴望成功就越容易緊張。

② 由於過去失態的經歷。行爲主義學觀點認爲,人們可以通過經驗而獲得對某個令人不快的社會情境的反應。

例如,你在一次偶爾的差錯被領導批評後,感到緊張和擔心,以後在見領導時,就會條件反射地出現緊張、不安和擔心等焦慮反應。

③ 缺乏社交技能。社交技能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談時對他人言語的把握能力,如何說開場白,如何插話等。

缺乏社交技能的人在社交場合往往會不知所措,從而感到不安和焦慮。

社交技能與童年的社交情況有很大關係。當你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管教比較嚴,禁止與同齡小朋友過多玩耍,你在單獨的環境裏成長就失去了社交鍛鍊的機會。

④ 與自我素質有關。這是由於遺傳的原因,有些人天生就比較膽小、害羞、易緊張。這種人不僅在與別人交往時容易緊張,就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常常如此。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來自互動與交流,這也是自我信心塑造的關鍵。社交是人類活動正常需要,克服社交恐懼,擁有良好的社交關係,你的幸福感會增強。

下面提供幾點解決措施:

① 降低內在慾望,不過分在意自己的表現

人們在面試、見領導或異性等場合中,都會有一種內在的慾望——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而想把自己的缺點隱藏起來,這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這種慾望過強,就會很在意自己的表現是否完美、出色,因而造成緊張情緒。

這裏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給人好印象的祕訣》。

你能否得到一份好工作,升職加薪;能否擁有好人緣,得到更多機會,這全都取決於別人對你的印象。

瞭解人們如何觀察你的科學知識,將極大改善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

你還可以學會一些科學有效的技巧,從而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給他人留下好印象;糾正他人對你不利的第一印象;更有效地進行溝通,準確傳遞想表達的信息;更公平、更準確地判斷他人。

當別人信任你、喜歡你並願意幫助你,你還會擔心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失誤或失態嗎?緊張情緒自然不會發生了。

② 提高自信心

很多社交焦慮者缺乏自信,提高自信心有助於消除焦慮感。提高自信心有兩個原則:

一是減少對自己的否定性評價,增加肯定性評價,如“我現在的自我狀態不錯”、“我做得很棒”、“別人不會看不起我”;

二是參與那些容易成功的活動或社交情境,當你與某個人接觸能夠不太焦慮時,就是一個信心的支持,通過多次的鍛鍊,你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

《感召力》一書揭露了領導力語言背後的祕訣,內含世界知名演講撰稿人多年經驗總結,英美政要、世界300強企業高管的演說祕籍!

讓你的語言更有感召力,告別默默無聞,充滿自信,成爲人羣焦點!

③ 放鬆的方法

深呼吸是最簡便的放鬆法,當自己在社交場合感覺緊張時,可以暫且找一個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有規律地作幾次深慢呼吸,同時在心裏默唸:放鬆、放鬆。

第二種放鬆的方法是“想象性放鬆法”,想象自己進入了最容易放鬆的情境,如在幽靜的公園裏散步、或在溫暖的沙灘上曬太陽……

每天練習幾次,想象得越逼真、越鮮明越好。當你以後在社交場合中感覺緊張時,便可想象經多次練習的情景,以達到放鬆的狀態。

④ 刻意練習

多讀一些人際交往心理學和增強社交技能的的書籍,篇幅有限,分享以下4本:

《他人的力量》

在這本新書中,克勞德提出一個科學理念:人們若想抵達更高層次,實現理想的生活狀態,百分之百需要依靠人際關係。

你相信誰,你如何與人相處,你從他人身上學到什麼。這些選擇都會影響你一生的發展。

這是一本借用他人的力量助你達到更高層次的書。

《內向者溝通聖經》

在外向者主導的職場,內向者的劣勢顯而易見,內向是一種偏好,是一種性格。

內向者並非一無是處,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商業領袖都是內向型人格,其中不乏巴菲特、比爾·蓋茨這樣的精英,內向者的優勢一點兒也不比外向者遜色。

作爲內向者的你怎樣才能發揮自身優勢,逆襲職場呢?翻開本書,被譽爲“內向型人格之王”的作者,爲內向者量身打造了簡單易行的“4P”法——Preparation(準備)、Presence(展示)、Push(推動)、Practice(練習)。

通過這四個步驟,你將發掘出自身的優勢。

《別獨自用餐》

一個人的成功,85%來自社交能力。

如何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建立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社交圈,實現自己的職業發展?

書中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一個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從給人當球童起就悟出了人際交往和人脈對成功的重要性。他在尋求和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也熱情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交圈。

這讓他從一個小鎮上默默無聞的孩子,成爲人才濟濟的哈佛商學院一員,又成爲全美頂尖的職業經理人,後又創建法拉奇綠訊營銷諮詢顧問公司。

除了才華和天賦,任何成功還源於人們在世界中豐富的情感聯繫。社交圈就是你的財富,本書通俗易懂地展示瞭如何利用社交圈和人脈關係爲你增值。這是在任何商學院都學不到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還可以仔細觀察社交強人在與人接觸時,言語、表情、手勢等方面的運用,模仿他們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從而增加自我的人際交往技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