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韓國媒體發佈了藝人崔雪莉去世的消息。崔雪莉的去世給很多喜歡她的粉絲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反思。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就在昨天,韓國某節目最新一期採訪了曾惡意攻擊雪莉的網民,但他們絲毫沒有反省的態度引發很多網友的熱議。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被採訪的惡評網友們表示“雪莉是死是活不關心”“一點惡評就自殺就不該做藝人”“藝人就應該承受惡評”。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被採訪的人完全沒有反省的態度,甚至覺得理所當然,惹怒了更多的人。難道做藝人就應該承受惡意中傷的網絡暴力嗎?

現今,很多藝人在光鮮亮麗的同時,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網絡暴力也是導致他們抑鬱的大部分原因。從海子、張國榮,到喬任梁、金鐘鉉、林肯公園主唱,抑鬱自殺的新聞屢見報端。

每當聽到這樣的消息,總會有人毫不在意:“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嬌氣,抗壓能力太差”、“所謂的抑鬱不過是無病呻吟,只要勸一勸,想開了,抑鬱症就過去了”。

可究竟是想開了才自殺,還是想不開了自殺呢?網上都說:成年人的崩潰,是悄無聲息的。很多時候,不是因爲人們變得越來越不堪一擊,而是你根本沒看見被擊垮前他已經撐了多久。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七年前,南京某高校大四女生“走飯”通過時光機發送了人生的最後一條微博。

後來,這條微博就成爲了一個“樹洞”,每天都有無數網友來到這裏,100多萬條留言記錄着每一個微弱呼救的瞬間。

有突然失業的工作黨:

“失業了,也不敢告訴老婆,還要去開快車好按時把錢交給家裏。怕家人擔心,更怕不理解。好希望出車禍,這樣,我就能拿到一筆錢就能不用去工作就能休息了。”

有看起來很淡定的學霸:

“我是學霸,看着特別萬能,但那是演出來的。我好怕高考失敗,好怕父母失望,每天做作業到三點,但最近就是怎麼都背不住,怎麼都算不對,學不下去了,手總是抖,我好怕……”

有產後抑鬱的媽媽:

“一天天的不好好睡覺,也不肯喫東西,出門也是哪哪都坐不住,抱着也要扭來扭去,不知道怎麼帶孩子,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個好媽媽。”

2018年的數據顯示:

全球約有近4億抑鬱症患者,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15%的嚴重患者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估計高達100萬。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了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爲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再結合《哈佛商業評論》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美國約50%的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和75%的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因心理健康原因辭職。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財政壓力導致抑鬱、焦慮——2013年以來,抑鬱症比例增加了47%。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抑鬱症,就像電腦中的彈窗病毒一樣,時不時會彈出來干擾系統的正常運行,有時候只是擋住你的主界面,有時候會竊取你的資料信息,有時候就直接死機。

修電腦的到處都有,卻沒幾個治得了熊貓燒香…

在中國,每年約20萬人因抑鬱自殺,僅有2%的抑鬱症患者接受了系統治療。更可怕的是,約71%受抑鬱困擾的人試圖隱藏自身病情一一也就是成爲“微笑抑鬱者”。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呼救紙條:正看是“I‘m fine.”,倒過來看是“help me"

儘管很多抑鬱症患者出於患病的恥感,並不願意將自己的絕望面呈現出來。但他們並非毫無自救的本能,每一句“矯情”的話,每一個反常的舉動,都很可能是抑鬱症患者最後的“求救”。

日本有一個很火的帖子,你們最後和自殺者見面時,他們是什麼樣子?

很多人在下面回答:

“叔父喝起了平時根本不喝的酒,豪爽地笑道:從今往後我也要好好地活下去。翌日,叔父自殺離開了世界。”

“我祖母自殺之前,挨個和周圍的鄰居們道謝了。”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大部分自殺者,會在進行自身行爲的前一週表達自殺的意願。

我們不能做什麼,但是可以傾聽和理解。我們或許沒辦法完全拯救她,但一個暖心的動作、一句問候,或許就能將她們從懸崖邊拉回來。

在#崔雪莉被確認死亡#的話題竄上微博熱搜榜首的時候,有這麼幾句話刷屏了網絡:

▼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當你死去,全世界突然愛你。

“我本可以。”“原來你在呼救。”惋惜、遺憾,永遠是最無力的情感。

甜言與我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不經意間的言語可能就會成爲壓倒他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曾有人在知乎上問“大動脈的位置在哪裏,越具體越好?”下面一排網友留言:“別找了,我愛你。”

不管多少年,我仍覺得這是互聯網最柔軟、最溫暖的時刻。

還有很多人,他們試圖爲抑鬱症患者做些什麼,他們說“你要開心一點”、“想開一點”、“祝你早日康復”,但其實,生物學家羅伯特·薩博爾斯基(Robert Sapolsky)對抑鬱症有過精準的解釋——“抑鬱症的根本是喪失了快樂的能力”。

韓國節目採訪雪莉惡評者 | 你的無心言行卻造成一個鮮活生命離去

所以,當你不確定要怎麼說的時候,就認真觀察、耐心聆聽,多說“我愛你”,一兩句暖心的話、一雙溫暖的手,或許就能救下她們。當然,你也可以多翻閱相關書籍,聆聽那些成功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人們的經驗,與醫生溝通。

我們能做的不多,只希冀能夠在努力避免悲劇發生的過程中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每一位患者都能衝破黑暗,面向陽光說一句,《我戰勝了抑鬱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