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鸛很膽怯,警惕性高,常常避開人羣活動,如果發現領地中來了入侵者,它們的嘴會發出‘嗒嗒’的響聲……”8月19日,在樂亭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大清河救助站,40多名愛鳥志願者,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野生鳥類救護實操培訓。

活動主要分爲集中授課和現場演練兩個部分。唐山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李志剛、中華獵隼本溪保護地主任曹大宇結合多年來從事鳥類救助的經歷,進行了理論課程講解與經驗分享。大清河救助站站長田志偉,利用救助站現有的白鸛、反嘴鷸、斑頭雁、環頸鴴等“活標本”,給與會人員講解了鳥類的救助、觀測、孵化、放飛以及採集整理數據等方面的知識。這裏的每一隻鳥都有着有趣的故事或特殊的經歷,志願者們聽得興趣盎然,在現場,他們還進行了互動訓練。

這次活動是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主辦,唐山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承辦,與會人員都是全國各地工作在野生鳥類保護一線的志願者,最遠的來自海南自然保護區。

據瞭解,這是大清河救助站繼去年以來,第二次成功舉辦“中華水鳥保護地”野生鳥類救護實操知識的培訓。這裏位於渤海灣,地處沿海溼地和潮間帶,是得天獨厚的水鳥棲息地。該救助站成立8年來,已救助30多隻林鳥、10多種猛禽和50多種涉禽,數量超過300只,人工孵化出鴴鷸類野生鳥千餘隻。

“通過培訓,我們的野生鳥類救助工作更加高效、專業和科學,同時,喚起全社會對鳥類保護工作的重視與支持。”李志剛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