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對自己的情緒處理不當,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的。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就是身邊的父母。

現在很多人都在強調安全感,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需要有安全感。安全感究竟是什麼?其實安全感就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響着每個人的存在狀態。

一個人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纔可能放鬆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鬆、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否則人們會掙扎在恐懼當中,耗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很難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人的安全感從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開始建立,年齡越小時,安全感的狀態越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越大。

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就是身邊的父母。

我們的原生家庭,決定這種安全感的建立或毀滅。嬰兒期建立安全感,將影響孩子一生。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給大家下面4條建議,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好的借鑑和啓示。

1、你的累和委屈,千萬不要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的模樣,藏着家庭的樣子。父母對自己的情緒處理不當,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的。看到父母發火,孩子的本能是害怕,然後會覺得自責和內疚,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爸媽會不會不愛我了。

有些懂事而敏感的孩子受到的傷害會更大,他們的內心會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沒用,總是讓父母生氣。父母的情緒總是變化無常,那麼孩子可能會變得小心翼翼,做什麼事都縮手縮腳,因爲他時刻擔心自己做錯了,於是變得自卑。

不管如何,都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發泄到孩子身上,因爲在寬鬆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更容易懂得感恩,他的天真給你帶來的快樂會撫平你作爲成人的辛酸。

2、學會溫柔的拒絕,而不是蠻橫的控制。

很多媽媽都會遇到這種難題:帶孩子去超市,一旦他盯上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那就必須買。否則就哭鬧,躺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周邊的人還以爲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

自己答應他吧,不是覺得浪費錢,是覺得怕放縱他。但是拒絕他吧,又怕傷害他的安全感,怎麼辦呢?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平時父母就需要讓孩子明白一個原則:即使哭鬧也是無法滿足他那些不正當需求的!

孩子在剛開始使用哭聲表達需求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大人怕自己哭,只要一哭,要什麼有什麼。他們會覺得能夠用哭聲控制周邊的一切。但如果家長溫柔的拒絕,讓他先哭了一陣,表達一下他的不滿和委屈。

然後再蹲下來,告訴他,媽媽也喜歡這個遊戲機,但是這個遊戲機是讀小學的孩子才能玩的,小寶寶不能玩。如果你真的喜歡,等你長大一點,媽媽送你一個也是可以的。

這個時候他會變得平靜很多,因爲父母的理解會讓孩子願意接納你的意見。然後,輕輕地抱起他,去下一個購物區。過程中要告訴自己不能發脾氣。

當我們溫柔而又堅定地執行規則時,孩子就會知道必須這樣做了,不再糾纏。這種方式不會對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造成負面影響。

3、不要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

很多的父母,喜歡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有些還不只是說說,還真的把孩子丟大街上,一個人走了,然後讓孩子在人羣中大叫。還有些把孩子推到屋子外邊,大門緊閉,用拋棄來威脅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的態度對孩子而言是生死攸關的大事,特別是被拋棄。這是沒有哪個孩子能夠接受的,所以永遠不要以拋棄、不理睬來威脅孩子。

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是永遠不會拋棄他的,哪怕是要長時間的離開,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心與你永遠連着的這樣,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內心會快樂,心裏會有被愛的感覺,只有這樣,他纔可以自信地、安心地探索外部世界,才能去愛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