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里人看过信后很疑惑,本以为尚书大人会有什么锦囊妙计,结果是“礼让三尺”,但也迫于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就只有照做了,立刻找人把院墙往后挪了三尺。在清代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张英,有一天他收到一封老家来的信,原来是家里和邻居因为宅基的问题起了争执,由于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结果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应该在哪里为界。

今年春晚上有一首歌备受人们关注,还因此掀起一股旅游热,它歌唱的是一个地方,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传递是一种品德......

《六尺巷》

我家两堵墙 前后百米长

德义中间走 礼让站两旁

我家一条巷 相隔六尺宽

包容无限大 和谐诗中藏

......

《六尺巷》由宿松籍著名诗人贺东久作词,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芜湖籍演员赵薇演唱,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三位都是安徽人,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因为歌中所唱的“六尺巷”正是位于安徽的历史文化名城桐城,这个桐城也是“桐城派”的故乡,被赞成为“中国文都”。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六尺巷,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宽六尺的小巷,但为什么不叫七尺巷,八尺巷呢?这六尺巷的名字可不是凭空而起的,在清朝已这样的称呼,说起来,它竟是因一场邻里间的“争地事件”而得名!

在清代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张英,有一天他收到一封老家来的信,原来是家里和邻居因为宅基的问题起了争执,由于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结果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应该在哪里为界。

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张英看过信弄明白事情缘由后,拿起笔写了一封回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后人将张英的诗刻于石上

家里人看过信后很疑惑,本以为尚书大人会有什么锦囊妙计,结果是“礼让三尺”,但也迫于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就只有照做了,立刻找人把院墙往后挪了三尺。

邻居一看很是感动,感觉自己做的也有些过分了,于是也把院墙往后挪了三尺,这样一来,两家院墙中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子,可以让村民们自由通过,六尺巷也就因此得名。

自此后六尺巷的故事广受世人传颂,依此创作的不仅仅有歌曲,还有电影、舞台剧等艺术作品,这段佳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这条小巷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受世人青睐,正是由于这段佳话中间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礼让、宽容的传统美德,值得世人学习。

现在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让原本安静的六尺巷变得热闹非凡,经常被围的水泄不通,俨然成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

只是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在热度褪去之后六尺巷是否又会归于之前的平静,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着眼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而不是仅仅去过一次六尺巷就足够了。

走进六尺巷你需要让脚步慢下来,慢慢走过这仅有百米的距离,去静心回顾一下它的故事,感受一下其中所包含的真意,假如走马观花,它仅仅是一条宽六尺长不足百米的小巷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