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崔憤怒背後!這纔是殘酷的真相!

整理作者:

這場大戲愈演愈烈

今天,我們必須要搞清楚,

國家精神究竟是什麼?

1

讓我們把時光拉到100年前

那時的中國,多災多難!

然而一批熱血青年

共同用血肉築起了國家精神

100年前,也就是1918年。

當時中國的北大,有這樣一羣教授:

梁漱溟,25歲;胡適,27歲;劉半農,27歲;劉文典,27歲;林損,27歲;周作人,33歲;最年輕的是徐悲鴻,23歲。

這個年齡,擱現在許多人還在爲了湊齊房子的首付而困獸鬥,他們已經是一代大師了。

要知道在當時,這些人的年齡可都是現在的“90後”!

1918年,這一年毛澤東25歲。

放到現在也是90後的年齡,這一年毛澤東聯合了蔡和森、何叔衡等13人成立新民學會,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爲宗旨,要求會員不虛僞、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

後來,他途徑長沙時,看到昂揚的農民運動時,寫下首詩: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918年,一個青年在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號弘一。

他的名字叫李叔同。

少年的李叔同是家庭富有的公子哥,但他勤奮好學,25歲的他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他憂國憂民,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的時候,他譜一曲慷慨激昂的《滿江紅》以誌慶喜。

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知

出家對他來說卻是新的開始,他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林語堂

不要認爲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張愛玲

1918年,中國另一位天才青年,發表了一篇文章:《狂人日記》,並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叫:魯迅。

那個時代的青年是很痛苦的:他們沒有真正的老師,因爲老師比他們還迷茫;他們沒有信仰,因爲一切都被衝擊的支離破碎;他們有理想和抱負,但是根本沒有路徑和指引;他們是特別痛苦的一代,要在中西古今之間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魯迅,一個本想學醫的青年,看到日本憲兵射殺中國人時,竟有一羣中國同胞竟轟然叫好,這樣的同胞縱然身體健康、長壽百歲又有什麼用?

於是棄醫從文。

小醫治人,大醫治國。

真正的志氣,是不願苟活。

在魯迅眼裏,他哪裏是在“寫作”,分明是在爲一羣行屍走肉注入靈魂,他彷彿生來就是爲了挽救一個走向危機的民族。

直到現在,魯迅倡導的啓迪民智,改造國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魯迅

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魯迅

魯迅的方向,纔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澤東

1918年,29歲的李大釗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章預言:社會主義旗幟一定會插遍全球。

100年後的今天,中國正在踐行他的理想!

2

那個時代的青年真的很了不起:

你看朱德,都已經做了雲南警察廳的廳長了,拿着優厚的奉祿,名利俱在,忽然就爲了心中一個理想,拉上一杆子人馬,革命去了!

你看蔡元培,赴日本留學,目的卻是爲着反滿抗清,學着怎麼造炸彈。回到國內,起先的身份卻是中國第一暗殺團團長的角色!

你看周恩來,12歲的他在外國租界目睹中國人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在後來的課堂上,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爲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個12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

(小時候的周恩來)

你看秋瑾,她在日本留學時,就寫下了“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這種蕩氣迴腸的的詩句。她還以“鑑湖女俠”爲筆名,在雜誌上發表了《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等大氣磅礴的文章,並主張: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被殺時候年僅32歲。

你看林徽因,她溫柔如水,可以和徐志摩談靈魂,可以和金嶽霖交流學術。她也也堅強如鋼:“如果國家淪陷,我就跳長江殉國。“

才貌雙全的她在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甚至參與設計了中國國徽。

今年紐約時報罕見的爲她發了訃告,稱她和梁思成是探索、挽救中國古建築的伴侶

你看林覺民,年僅25歲的他爲了奔赴革命,拋棄已經有身孕的妻子,在手帕上寫下了絕筆——《與妻書》: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爲汝言之。

然後衝上戰場,當年英勇就義!

這就是100年前的年輕人,他們的追求理想以及行爲,恐怕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遠遠不能理解的。

那時國將不國了,人們物質條件極度惡劣,但並不妨礙年輕人有着如此追求的理想,並不會爭着去所謂的“成功人士”。

他們個個都是是民族脊樑,

這纔是最值得我們崇拜的

中國精神!

看看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追捧什麼?網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而一個戲子,竟然能榮獲“國家精神造就者獎“,讓我們情何以堪?

10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這些年輕人爲了湊足房子首付而奔波,當我們因爲那些一夜暴富而羨煞了雙眼,當我們爲了一個個娛樂選秀而操透了心,我們可曾可曾想到過100年前中國年輕人豪情和大義?

今天,請每一箇中國人,

銘記和傳遞中國精神!

 因爲這是歷史,

 賦予我們的責任!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爲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寫了下面幾本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