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骗的男人

聊天中,朋友的朋友讲了一个被骗的男人的故事。

男人和女人同居了6年,孩子已经3岁,打算某年的年三十结婚。女人来到男方老家见父母,男人没有妈妈,老父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十多万给女方,让他们结婚用。但年二十六时,女人带着孩子跑了。电话关机,人找不到。

男人跑到女人的老家去找,发现女人已经和别人结婚了。想要回当时买房子的钱,女人不给。惊动了当地派出所,派出所说你们不是合法夫妻,也没有凭证,我们也没办法。

因为买房子时,他们把房子买在了女方的老家,且房产证写的女方父亲的名字。

男人在女方老家要不回钱,要不回人,回到他们共同生活的小城市开的小店,发现小店也被卖了。

朋友曾经提起过,这个男人从小命苦。父亲喝了酒经常打妈妈,妈妈带着年幼的弟弟离家出走,重新建立了小家庭。于是父亲就开始打大儿子。男人小时候没少受父亲的打,打的很厉害,据夸张点说,甚至有点像电视剧里演拷问俘虏的用刑,街坊邻居都看不过去。据说男人十几岁离家开始讨饭,大点了20多岁开始打工。

打工几年认识了女人,开始一心和女人过日子。赚来的辛苦钱如数上交给女人。结果准备结婚前,女人失联。。。

听了这个故事后,对男人恨其不幸大于对他的同情。如果。。。可惜人生没有如果,过去的事情不能改写。

听多了很多女孩子被骗的故事,男人被骗的故事听到相对不太多,只在网上读到过。

发现受骗者,不论男女,有个共同点,对人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就把一颗心掏出来给了对方。俗语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有道理的。

有人会说,两人都一起生活了有孩子了,天天防着对方,累不累?

是累。但男人丝毫没有怀疑过女方,最后落个这么惨淡的下场,是不是更累?或者,累字已经远远表达不出男人精神物质心里所受的苦和打击。

朋友给我讲这个故事时,说他们买房子在女人的老家,写了女人父亲的名字时,我就觉得可疑和不正常。如果换做我,让我出钱买房子可以,但买在你老家,且写你父亲的名字,我一定不会答应。为什么,凭什么写你父亲的名字,至少也加上我父亲的名字。

但,没有如果。

每个人个性类型不一样,从某种角度看,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命运。这话听着有点悲观和宿命论。但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思考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考能力,很大概率上就会被个性里的短板所决定。

没见过这个男人,按刚学过的人格类型对比,猜测男人大概是黄金猎犬型,很难对人说“不”。很依赖关系,很重视关系,想取悦人。小时候经常挨父亲暴打,估计想取悦父亲,进入婚姻后可能比较在乎取悦另一半。亲密关系中取悦另一半是理所当然的,但完全没有自我就不太可取了。且小时候遭父亲暴打的多,长大后比常人更加渴求和睦的家庭。

周遭也有黄金猎犬型的人,有黄金猎犬型人格的某些特征,但是因为读过书,有基本的思考能力,至少不会被骗。当然,他们原生家庭也比故事中男人的原生家庭好的太多。

按照人格类型来对照下自己,不为别的,而为对自己的认识多了一个维度。目前为止,对人的了解,有4个维度。1是心理学意义上依恋类型的分类,2是刚学的几个动物型人格的分类,3是做事方面的即Ray Dalio原则里提到的分类,4是根据了解你的性格色彩的分类(对人思考做事类型的分类)。

有了这些分类,比把人分为内向外向,要客观多。因为人是立体的,多个维度的。内向外向,相比之下太简单粗暴和一刀切。

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他的命运,这话对,也不对。先不说命运这个宏观的大命题,仅个性而言,没有好与坏。放在合适的地方与人身上,就好;放在不合适的地方与人身上,就是坏。

故事中男人的结局,本质是把个性中好的一面放在了不合适的地方与人身上,所以结局令人唏嘘。原生家庭改变不了,若是男人有点批判性思考能力,结局或许会稍好一点吧。

有人说,男人遇人不淑,所遇到的那个骗了他的女人,难道没有错么?怎么能都怪男人呢?

的确女人有错,不该欺骗男人。但出现问题,我们第一想到的应该是教训,用来止损,用来避免下一次同样的错误,而不是怪罪别人。反思自己可以成长,怪罪别人则不会。

苍天何曾饶过谁?用此话安慰一下被骗的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