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她的女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比较“专一”,要霸占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不愿意三个人一起玩。

某个宝妈开玩笑说,“以后交男朋友可不能这样啊.....你要慢慢引导孩子,要不然以后会受伤的。”

朋友说早就和孩子爸发现了孩子比较轴(专一),劝说过多次,没有效果。

什么是轴?大概就是朋友所说的专一,不给自己很多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不喜变通。用成人话说就是脑子是一车道的。好处是遇事很少纠结,因为从源头上(天性)不给自己很多选择。

与轴相对应,则是给自己很多选择,喜欢变通,脑子是4车道的。好处是:懂变通。不好的是:遇事比较纠结,有选择焦虑。

轴与不轴,都有好处和不好的地方。所谓哪种个性都有优缺点,某种个性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一般不存在。

看到邻居宝妈劝朋友,“慢慢引导,要不然以后会受伤的,交男朋友可不能这样啊。”忍不住笑了。朋友孩子才3岁,邻居担忧她以后交男朋友会受伤,需要慢慢引导。

以后交男朋友会不会受伤先不表。单说大人应该对孩子慢慢引导这一点,说的好像父母往哪里引导,孩子就往哪里去似得。

当然孩子小时候,父母对孩子影响是比较大。某些事情上,一般父母指哪孩子就会打哪。慢慢就会发现,孩子越大,父母的引导作用越不明显,甚至几乎没有用。

既然孩子越大,父母的引导作用几乎没有用,意思是不管孩子,不闻不问喽?不是的,孩子越大,父母的作用会慢慢减弱。不是说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是说孩子自己会教育自己。青少年儿童时期,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好歹么?孩子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么?一般都知道,不过是还不成熟,行为还不能百分百受理智控制。

再说孩子小时候,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时候,父母往哪里引导,孩子机会去哪里么?答案是不一定。

不否认父母对孩童有很大的影响,父母是什么样,孩子一般就是什么样,因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么。但孩子不是百分百遗传继承父母的个性喜好,是与父母不同的个体。孩子有象父母的一面,也有和父母根本不象的一面。

比如朋友和先生早就发现了孩子比较轴,劝说过好多次,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因为孩子天性如此,天性是不爱给自己那么多选择,天性就是专一,喜欢认定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父母尽管劝说很多次,也没有效果。

一些行为,态度可以改变,但是天性中的东西,比较难以改变。请注意我没说不能改变,而是改变起来很难。

就像我们成人,比如是不轴的个性,喜欢变通,喜欢在很多选择中对比焦虑。如果别人问,你怎么不改变下自己,变成没有选择焦虑症?变成不要给自己那么多选择的不就好了么?你能改变你的了么?很难。

把不轴的人改成轴人很难,同样把轴的人慢慢引导为不轴,也同样难。所以朋友和先生尽管劝说过好多次孩子,也没有效果。

因为轴与不轴,只是个性一部分,不是什么不良习惯,没有必要硬掰过来。

父母改变不了孩子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只能是非常有限的部分,而不是处处,事事都能影响到孩子。父母影响的,只是孩子能被影响的部分。

举个栗子。另外一个朋友七七是个爱干净爱收拾房间爱注重细节的爱焦虑的妈妈,她的女儿在成长过程和她在一起时间,比和爸爸在一起时间久。

七七女儿是什么样子的?女儿小时候七七看不出来,现在青春期孩子了,七七发现女儿是:不爱干净不爱收拾房间不注重细节的一点不焦虑人,用七七先生的话说,她女儿房间怎么比男人的房间都脏乱差。

女儿与七七个性不一样,不仅不一样,还大相径庭,反差特别大。七七不想改变女儿么?做梦都想,天天唠叨女儿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爱干净点,但依然女儿不是这样。七七气的曾经想打女儿一顿的心都有。

现在呢,慢慢想明白了,女儿和自己个性不一样,这方面怎么也影响不了。所能影响的,只能是女儿认同的七七的某些价值观,比如要节约。

且七七女儿不是真节约,而是当着她的面节约,不当着她的面,花钱如流水。某次女儿从香港考试回来,给全家在万宁买了礼物,问女儿某个面霜多少钱。你猜她女儿怎么回答?七七女儿回答说,“不知道多少钱,反正是一堆礼物一起付钱的,你看销售小票上的金额就知道了”。七七气的,想不懂为什么自己没分钱都知道花在哪里,女儿买这么多东西,居然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让自己看小票。

你能说七七没有引导孩子,不想影响孩子么?不是不想,是不能也。

孩子从父母各遗传了50%基因,孩子和父母不完全一样,有的甚至完全不一样。有些方面,父母可以影响到孩子,因为这方面孩子恰好和父母类似。但有些方面,父母影响不了,也改变不了。

改变不了,只能接受孩子与我们不一样。

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回想我们和父母,个性完全一样么?我们的个性习惯,都是父母影响过来的么?有些是,有些不是。

但我们做了父母,会忍不住想要把孩子与我们不一样的个性,掰过来。这是为什么呢?是为孩子好么?是为了孩子以后不受伤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