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10年后终于喜欢上了婆家的饭菜

朋友Q分享说结婚10多年了,今年是回婆家过年最开心的一年。虽然共回婆家过年也才5次,因为是娘家婆家轮流每年轮流。

并且她说回到上海后,特别想念婆家的菜的味道,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想念婆婆家的饭桌上的菜:白菜的绿叶子新鲜,酸黄菜炒笋丁,糯米丸子,自家做的香肠......

以前她可不是这样。

刚结婚时,公婆来上海居住,Q对公婆凡炒菜必放辣椒,非常不满。她吃不了太辣的东西,有慢性咽炎。

公婆炒好菜时,她不好意思说太辣自己吃不下,就把菜放到水里涮一下,洗掉辣味再吃。用行动向公婆表明:自己与湖南这么辣的菜势不两立。辣嗓子不说,吃下去肚子里火辣辣的难受。Q说现在意识到当时的自己,一半是真难受,一半是心理暗示。

过了几年,Q慢慢适应公婆家的饭菜。想着自己在公婆家不做饭,天天吃现成饭,比很多做儿媳的已经好太多了。还挑剔,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不怎么挑剔公婆家过年做的菜,不喜欢吃的就少吃点,喜欢的就多吃点。

适应了公婆家的饭菜,但不适应公婆家的习俗。Q说婆家每年年三十晚上都要拜菩萨,做一锅腊肉先拜菩萨。每当这时,Q不仅不拜,内心充满了鄙视的OS。

即适应了公婆家的饭菜,但每次去公婆家过年依旧感冒咳嗽,吃什么药都不好。到回上海的路上就会不治而愈。Q说虽然接受了公婆家的饭菜,但没有完全接受他们家庭。

今年是结婚的第10年, Q说第一次在公婆家过年很舒心。一是因为在老家也有了自己独立的房子,不用和公婆住同一屋檐下。二是她来公婆家之前也进行了心理建设,慢慢接受了湖南菜就是这么辣。他们已经习惯了炒菜放辣椒,不放辣椒不会炒菜。

不仅习惯了公婆做的菜,还觉得公婆做的菜好吃。且第一次回到上海后还想念公婆家的几个湖南菜。不仅接受了菜,也接受他的家庭和自己家庭不一样。不仅生活习惯,家庭习俗也不一样。

Q说这是表示自己真正接纳了先生的家庭,物理上和心理上。表现就是她和闺蜜每年都互相吐槽公婆家的事情,今年竟然没有什么好吐槽的。并且闺蜜吐槽公婆家如何如何不好时,Q还能看到大部分都是闺蜜自身心理的问题。

接受了先生的家庭,也终于和先生走过婚姻危机期,重新来到了浪漫期。当然不象刚结婚时是荷尔蒙驱使的新鲜感的浪漫,而是意识到没必要改变对方,每个人都放松做真实的自己,可以与对方和睦相处。

能看到对方的好,不再一味否定对方,不再认定凡事都是对方的错,自己是受害者。而是能客观地看待身边人:他(她)有优点,也有缺点,就看自己关注哪一方面。

就像武志红老师所说的,Q与先生婚姻终于走到了1+1=2的阶段。你是你,我是我。你与我不同,但我们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