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10日下午,火幣區塊鏈應用研究院袁煜明院長參加賓大沃頓中國中心舉行的區塊鏈技術應用與創新論壇,發表演講《基於供給的區塊鏈商業體系設計》,演講中圍繞供給建立了區塊鏈商業體系設計的框架,提出10大原則,並詳細梳理了通證怎麼來(0-2級體系10種獲取方式)、通證怎麼用(5種低階權利和7種高階權利)。以下是整理的演講全文。

演講正文

大家好,

首先很高興能有機會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我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在3月份時,我出來和大家交流,主要聊的是區塊鏈的本質是共贏,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

文章主要內容包括3點:

1. 股份制下股東只追求利潤,和用戶、渠道、供應商、員工都割裂了,不是一種好的機制

2. 區塊鏈的體系可以把各方都調動起來,實現共贏,這不是生產力的革命,而是生產關係的革命

3. 未來5-10年,區塊鏈模式將替代股份制成爲主流

限於時間,我就不展開說了。(具體文章可見:袁煜明:不是什麼去中心化,區塊鏈的真正本質是共贏。)

而今天,我主要和大家探討,如何設計區塊鏈的商業體系。

雖然我們深知,每個人的能力和認知都有邊界,但我們主觀上力求,未來5年,所有區塊鏈商業體系的設計,都已經被包含在我們的框架裏了。

所以,待會講的內容,有些聽起來會比較艱澀,大家可以先聽着,記着,由時間來驗證。

首先,正如同我們的標題所說的,基於供給。我們體系設計的一個根本出發點,是圍繞供給,從供給出發,一切圍繞促進生產力。請一定記住這點,這個基本思想會貫徹在待會的體系設計裏,後面有些觀點也許你一時覺得不理解,就想一下,我們是基於供給的,可能就理解了。

有人可能會奇怪,爲什麼不兼顧需求與供給,這是經濟學的兩個基本概念啊。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從經濟學的歷史來看,1776年,亞當斯密就已經提出了供給曲線;但一直過了100年,到1871年,奧地利學派纔在心理分析和主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需求曲線;再到1890年,馬歇爾發表《經濟學原理》,把二者集大成。之後兩者交叉,然後移動,然後博弈論,再到行爲經濟學。所以,從歷史來看,需求的研究必然是滯後於供給的

現階段區塊鏈還處於初期,供給是稀缺的,所以研究需求的意義不大。就如福特當年做的調查,“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馬”。沒有人會知道需要一輛汽車。

所以,我們現在,處於的是區塊鏈經濟的1776年。現階段,我們只專注於供給側,研究如何激發和激勵生產力。

第二條原則,完全標準化產品且供給無瓶頸的體系都不需要區塊鏈,不要爲了區塊鏈而去區塊鏈。

這裏兩個意思,一個是完全標準化產品,比如做個抹布啊,襪子啊啥的,這個壓根不需要區塊鏈,用基本的生產管理就可以了;

一個是供給無瓶頸。如果供給有瓶頸,比如就算是做襪子,但是是1000雙限量版的襪子,那也是可以用區塊鏈來調節的,待會後面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體系設計裏兩個最主要的問題,通證怎麼來,通證怎麼用。不要告訴我說通證怎麼來,用法幣買,通證怎麼用,換成法幣獲利了結。那還要區塊鏈幹什麼,去澳門賭場就好了。事實上區塊鏈體系下的玩法非常非常多,會讓你歎爲觀止。

1

通證如何產生

我們先來看通證如何產生。

這裏我們參照了CSDN 孟巖先生提出的0-3級分配體系。這裏我們劃分了0-2級的分配體系。0級分配是挖礦,1級是市場行爲,2級是系統的宏觀調控。

0級分配,可以簡單理解爲挖礦,是讓系統產生增量token的。

工作量證明,比如比特幣挖礦,比如你在這個餐館消費多少次,論壇寫文章寫多少篇,都是廣義的工作量;

忠誠度證明,比如POS是一種,持有幣就可以獲得利息幣,時間越長,中間沒有拋售,那就獎勵利息越多;

工作效果證明,那就要看結果了,不是說你論壇文章寫得多就可以,比如看轉發量,點贊量,評論量,來決定要給你多少token獎勵;

提供外部資源,不論你提供帶寬,存儲,包括你提供了錢,都是一種可能的獲得token的途徑。

再說1級分配,就是指在這個體系裏的市場循環流動,從而可以獲取的token。

生產傳播獎勵鏈,這個和工作量證明、或工作效果證明的獎勵模式都不一樣,你覺得這篇文章好,你可以給作者獎勵token,但你並不是白給的,你可以轉發出去,下一個人如果覺得好,那就獎勵作者,也獎勵你,就這樣一層層傳遞。優秀的產品和內容的作者獲得了巨大的獎勵,前期的傳播者,承擔了渠道的角色,也取得了很不錯的獎勵。

提供信用,就是你爲系統提供了信用和背書,無論是做擔保、增信、或者是監督、鑑別,尤其涉及到鏈下信息的上鍊,都應該有獎勵。

提供流通。我們知道流動性是可以有溢價的。雖然說渠道不是商業體系裏最重要的,但也是有價值的,包括在用戶間流通、或是跨鏈流通。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在供應商和用戶間提供流通,因爲我們知道很多時候,雖然有很多token的權利,但真正想要用這些權利的人,未必有時間和能力獲得token的獎勵,反過來說能去挖礦的人未必有興趣去使用token,所以需要第三方來連接供應商和用戶。

提供組織性。包括組織社區、維護系統、記錄賬本等等,都應該獲得獎勵。

再說2級分配。1級分配都是市場行爲,2級分配是系統的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最主要兩個目的,收斂性和魯棒性。

收斂性就是要抑制持續的單向流動,最後導致系統崩盤。比如token的集中度持續提升導致的壟斷,系統可以向富人多收費來縮小貧富差距;比如傳銷式泡沫,或者說龐氏泡沫,可以對短期的大幅上漲的資本利得收費;再比如擠兌與踩踏,導致的價格瀑布式下跌,系統可以設立備付token池,出現這種情況時就回購以穩定市場。

魯棒性就是抵禦惡性衝擊。比如烏龍指,或者系統崩潰,或者黑客攻擊。這裏一個是系統得設計好,某個應用、某個子鏈發生問題,應該可以不影響其他部分,其次,系統應該有預警機制,超過閾值就熔斷;系統可以用備付token池賠償各方損失,備付池不夠時也可以給用戶發類似債券的token,日後按照一定收益率彌補。最好不要採取強行分叉的辦法。

下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需要給通證的供給設置上限。比特幣2100萬枚上限,讓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覺得,必須要設置一個上限,但我們認爲不應該去刻意的設置上限,而應該掛鉤整個體系的產能供給。

比如一個畫家,token應該掛鉤畫家所有的畫畫作品,token總量就是有限的;比如一個畫家聯盟,會持續吸納新畫家的那種,供給就應該是無限的,要不然對後加入聯盟的畫家就不公平。

而且token應當掛鉤供給的最重要因素,比如你這個社區以追求人氣爲目的,最終靠廣告變現,那可以按工作量來,用戶只要多瀏覽、多發文,都可以獲得token,如果你這個社區是追求高質量、有深度的原創內容,那必須按工作效果,按每篇的用戶點贊量,甚至生產傳播激勵鏈的方式來給予token。

2

通證有什麼用

我們接下來再來看通證怎麼用。

可能很多通證的權利都在這5種裏:債權、物權、收益權、投票權、使用權。前四種大家應該都理解,使用權,就是類似住了一個月的酒店可以取得免費住一晚的使用權。

這些都是屬於低階權利,怎麼叫低階,就是用傳統金融工具或者普通積分就可以實現的,這些,都可以不用區塊鏈。當然你也可以用,但區塊鏈帶來的提升不明顯。

好,重點來了,高階權利。什麼叫高階,就是組合式、條件式的權利,複雜度和靈活性要求較高,你沒法用傳統金融工具或普通積分來實現,必須用智能合約。我們這裏羅列了7種。

第一個是佔有注意力權,這個適用於一切C端用戶購買決策的體系,如果B端用戶的話不一定適用。比如現在我們的論壇、微信羣都充斥着大量的廣告貼,防不勝防,以後就可以建立機制,你要發廣告可以,先拿出token來,設定好要給多少人看,比如100個,那100個看完後這個廣告帖就自動消失了。再比如我們現在的用戶數據被互聯網公司隨意佔據,想給我們做用戶畫像,想給我們發垃圾短信、垃圾郵件都隨便發。以後這些數據都不能隨便給出,用戶可以選擇不給,或者如果給出去,那也是得用token換,而且收了100條垃圾短信後那個號碼就失效了。

第二個是信用證明權,適用於一切流程中存在欺詐風險的體系,尤其是那些權利和義務不是同時發生的體系。這個和前面的提供信用獲取token不一樣啊,那個是用信用來換取token,這裏是用token來獲得信用。比如很多商業活動都需要你抵押或者擔保的,用來防止你欺詐,或是事後問責的,現在都可以用token來實現;再比如你要發起一個流程或活動,不管你是要搞一個團購,組織一個聚會,發起一次衆籌,甚至做一個創業項目,你都需要先拿出token來,要不然,別人參與了,付出了時間精力或資源,最後你放棄了怎麼辦,你得讓別人相信你。這些token不是發工資,只要項目進行着,還是那個發起人的,只是發起人需要證明他有誠意和決心。

第三個是好評&差評權,這個適用於一切供給存在質量差異或誠信風險的行業,像電商啊,或者服務業啊都需要。我們現在坐出租車,下車時司機會和你說,給個五星好評吧,通常我都會給,反正我的好評很廉價;或者有時我們和司機吵架,我說我要投訴你,給你差評,司機會說,你給啊,我看着你給。司機不怕,爲什麼,我們的差評也很廉價,一個差評左右不了司機的飯碗。反過來說,有一些壞人會去惡意給差評,然後敲詐商家,這種壞人一旦多了,很大程度阻礙了我們好人給差評的權利,但系統也沒辦法管。像前一陣六六投訴京東,那是以自己的名譽作背書才最終讓京東道歉認錯的,如果是我們普通人,你就有給一個差評的權利,商家爲什麼怕你。說到底,是我們的好評、差評都太廉價了。我們需要設計一種機制,兩種token,好評token和差評token,你用這個系統越多,token越多,而且差評token的獲取要比好評的難很多。你在網上買10次東西,可以一次好評token都不給,但第11個商家很耐心地和你聊你的需求,幫你找到了你原本都說不清楚卻很想要的東西,你可以把10次購買攢下的換成一個好評token都給他;你可能平時從來不給商家差評,但有一天碰到個老油條,給你賣了假貨還各種編造理由,毀滅證據,你跟他槓上了,好,你把過去買了100次東西攢下的,換成一個差評token打給他。一旦有差評token轉到了這個地址,以後大家都能看到,都會防着這個無良商家,他想把這個差評token轉出怎麼辦?系統可以設置好,轉的時候要付出很高的gas,你沒法隨便轉出,而且大家都能看到你把一個差評token轉出了。這樣的體系,才能真正讓好評,差評發揮作用。

第四個,時間優先權,這個適用於單位時間內供給有限的體系,通常大家都得一塊等,先到先得。但其實這對生產者來說是一種資源,是可以把這種資源利用起來變現的。現在也有商家也有嘗試的,比如航空公司都有金卡會員的通道,但太少了。以後不管你是去餐廳喫飯,去看電源的首映,還是買一個爆款的手機或者車,或者在節假日去搶熱門景區的票,老用戶,都可以有時間優先權。

第五個,價格優先權,這個適用於使用成本剛性、定價彈性的體系。大家注意這個設定,如果是買個煎餅5塊錢,你說你用了token打8折,那這個token不就是1塊錢麼,相當於商家做了促銷返利,這種不一定需要token。但比如健身房、理髮店的會員價,比如買一個軟件app或者遊戲的點卡,商家的投入成本、開發成本已經在那兒了,用的人越多,可以把他的成本攤掉得越多,他其實也不知道怎麼來給用戶定價,所以我們可以用token,你token用得多,折扣就越大。這個時候商家可以很清晰地算出來,到底怎麼定價,我是最划算的。

第六個,概率優先權,什麼意思,就是那種供給稀少且不可切割的體系。比如名人面對面,像巴菲特的午餐機會是拍賣的,誰出的錢多,就可以和股神喫飯。老巴反正無所謂,但作爲一個通常的明星,或者意見領袖,你搞拍賣,一個是拍賣價格太低了很難看,一個是這麼幹很傷粉絲的心,也沒有充分把粉絲調動起來。正確打法是什麼?你聽偶像的課或演唱會,買他的書或手辦,爲他出謀劃策,爲他打call,都可以獲得token,你的token越多,你就有越高的幾率被抽中和偶像共進午餐。再比如外太空旅行,到現在爲止越過卡門線,也就是地球太空分界線的人只有500個,我估計身體素質符合條件的至少幾十萬,那到底誰上去呢?當然可以也按價格,誰有錢誰上去。但就這麼賣也是屬於失敗的商業打法。全世界有很多天文愛好者,他們會去買各種昂貴的望遠鏡,參加各種觀測活動和講座,其中很多人還喜歡開飛機或跳傘,這些商業活動都可以獲取token,最後誰的token多,誰就更有概率被抽中遨遊外太空。

第七個,決策否決權,這個適用於存在多數服從少數需要的體系。有人可能會詫異,當然是少數服從多數,爲什麼還會倒過來。我舉個例子,你們都有沒有過經歷,自己的網盤上放了很多資料,社交平臺上有很多朋友,博客上發了很多文章,遊戲升級到了很高的等級,最後互聯網公司說關就關,資料說沒就沒,你沒有辦法改變。以後有了token就可以改變了,只要還有一定量的用戶不願意關,那就不關,沒有中心化的運維,那就用去中心化的運維方式。再比如公交線路的關閉,經常網上有人討論多少路車沒什麼人坐應該關掉。有人說這個用token幹嘛,看一下後臺系統每天有多少人坐,坐的人少就關了唄。不對。應該讓用戶用token投票,他是老用戶,token多,就可以投否決票。可能有100個人坐這趟車,但如果關了,他完全可以切換到其他線路或其他交通工具,他就不會投否決票,但還有10個人坐另一趟車,雖然人數少,但如果這趟車關了,他就得換工作了,這種情況他們一定投否決票,那就不能關掉這條線路。

以上這些,現有的體系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嗎?不能。

如果脫離了智能合約,這些體系還能運行嗎?不能。

這纔是區塊鏈的價值。

所以,我們認爲,區塊鏈的體系中,通證錨定了體系裏最重要的權利,且該權利需要運用智能合約來實現。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區塊鏈體系中最重要的權利可以不用智能合約,這個體系可以不需要區塊鏈。還是那句話,不要爲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對於什麼東西要上鍊,再多說一點。這裏引用一下井通科技的觀點,證明上鍊、身份上鍊、資產上鍊、數據上鍊、業務上鍊,這些都可以上鍊,但不等於都一定要上。未來必然是鏈上鍊下混合,重要信息與行爲才上鍊

再區分一個概念,我們剛纔說了那麼多通證怎麼用,其實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使用權益,就是每次你用了就消耗了,用一段時間就用光了,一種是持有權益,你只要證明你有token,就可以享受權利。這兩者對於體系會有不同的影響。如果持有權益越多,用戶傾向於囤token,市面上流通的就變少,token容易升值,但也可能出現太大泡沫最終崩盤;如果使用權益越多,流動性會變好,但容易貶值,導致用戶喪失信心而離開這個體系。

所以流動性和保值性需要平衡,理想的情況是市場上有足夠的流動性,token保值,大幅升值或貶值的預期都沒有。

這裏一個是可以在使用權益和持有權益上設計好比例,一個是可以調節通證的發行,讓發行和使用相匹配。

3

區塊鏈商業體系原則

最後我們來歸納一下區塊鏈商業體系的設計原則。

我們前面已經講了很多原則了,但最最最最重要的一條,是這條,永遠也不會有終極形態,也沒有誰有上帝視角,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的試錯迭代,不斷地改進我們的系統

所以,最好不要把整個體系設計成都是硬代碼,應該更多是軟代碼,纔有利於進行系統的更新升級。

我們把10條原則再彙總一下,都是我們前面已經論述過的:

1. 區塊鏈體系設計應當從供給出發,一切圍繞促進生產力。

2. 完全標準化產品且供給無瓶頸的體系都不需要區塊鏈。

3. 通證的體系設計必須有收斂性,抑制單向流動。

4. 通證的體系設計必須有魯棒性,抵禦惡性衝擊。

5. 通證的供給不應刻意設定上限,而是掛鉤整個體系的產能供給。

6. 所有低階權利都可以用傳統金融工具或積分實現,都可以不用區塊鏈。

7. 區塊鏈的體系中,通證錨定了體系裏最重要的權利,高階權利需要運用智能合約來實現。

8. 資產上鍊不等於生態中所有信息與行爲都上鍊,必然是鏈上鍊下混合,重要信息與行爲才上鍊。

9. 要設計好通證使用權益和持有權益的比例,匹配通證發行速度,以找到流動性和保值性的平衡點。

10. 沒有終極形態,沒有上帝視角,只有持續試錯迭代。

最後的最後,還有個一個問題,通證經濟是否必須落在區塊鏈上?

其實並不是。理論上兩者是可以分離的。

但實際上,社會已經對任何商業化公司的公信力喪失信心,即使是像facebook,也會讓用戶懷疑在非法利用用戶數據;即使是滴滴,也會讓用戶懷疑不僅沒給老用戶權益反而用大數據殺熟。沒有哪家商業公司可以自證清白。只有區塊鏈可以提供token運行的系統基石。

區塊鏈就像是人工地基,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蓋幾層的平房,但是,如果你想要蓋摩天大廈,必須要有非常堅實的人工地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