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個連三字經都不會說的文盲,自掏腰包200萬美元,請德國專家建造了四川最牛的中學,其軟硬件條件全國第一,這便是文彩中學,這個文盲就是後來被人痛罵,被人掘墓的大地主劉文彩。學校建成後,他非要刻碑明示:學校成立之日,劉家不再對校產有擁有權和使用權。就是說,從文彩中學註冊之日起,全部校產與劉家無一毛錢關係。劉文彩爲何刻碑明示?他說,爲的是天下皆知,防止劉家後代隱匿、篡改。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劉文彩嗎?

  至少在八十年代前提到劉文彩,腦海中都是惡霸地主、水牢、收租院等詞彙。1988年,地主莊園陳列館向主管部門送呈報告稱,水牢是缺乏根據的,並隨即撤銷了水牢展室。我們原來關於劉文彩的許多恐怖性的記憶和聯想,都是基於那個時代的某種需要而被刻意誇張和虛構出來的。劉文彩確實幹了不少壞事,種鴉片、賣毒品、走私軍火、設關卡濫收費之類,私生活不檢點,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妖魔化。

  在弟弟劉文輝和侄子劉湘還沒有成事前,劉文彩就是個駕着馬車走街串巷賣燒酒的鄉下小販。他的父親劉公贊是個有着30畝地兼營燒酒作坊的小地主。但是個有文化的地主,他是晚清的秀才,所以特別希望自己的6個兒子讀書求學。可老五劉文彩經常逃學,無心向學。劉公贊只得讓他務農,誰知他卻對經商感興趣。把家裏的燒酒賣出,換回煤炭和玉米,無一虧本。這樣積攢了一些錢便自己開設了燒酒坊。所以說,劉文彩不完全憑藉弟弟劉文輝,他自己確實是個經商的行家。

  劉文彩建中學並非心血來潮。三十年代劉文輝在成都建立了建國中學,劉湘建了浦登中學,劉文彩素來爭強好勝,創辦了文彩中學,是劉氏家族中最好的最知名的。劉文彩親自在家鄉安仁鎮選址,爲了鼓勵鄉民搬遷,他給了最好的優惠政策,用自己的兩畝地換規劃區內的一畝地。有個趣事,農民老陳只有十畝地,按正常可以換20畝地。劉文彩手中的地契最少的一張是40畝,劉文彩乾脆拱手相送。老陳意外發了筆橫財。但後來也因這40畝地被打成了大地主。

  1944年底文彩中學落成,耗資3.5億法幣,相當於當時的200多萬美元。這簡直是一座金山,如果劉文采死後,劉家後人要收回校產,誰敢阻擋?劉文彩這才刻碑明示。文彩中學40幢古色古香的建築,包括圖書室、禮堂、音樂室、實驗室、儀器室等設施,那時學校操場就有了標準400米跑道,堪稱當時最牛中學。首次招生361人,劉文彩去世時,在校生已達700多人。1979年變更校名爲安仁中學。劉文彩的錢確實不是好來的,但就慷慨助學這件事,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