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飲用的瓶裝水,包括礦泉水、純淨水、飲用水等等,通常都被認爲是純淨無暇的。但是,大多數瓶裝水裏都存在塑料微粒。根據全球新聞記者聯合會Orb Media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來自259個瓶子中93%的樣品含有微粒彈性顆粒,平均每升10個顆粒寬度超過100微米,大約爲人類頭髮的寬度。瓶子是從五個不同大洲的國家購買的。

紐約州立大學的Fredrian的Sherri Mason進行了這項工作,他發現這些顆粒中有54%是聚丙烯,即製造瓶蓋的塑料,這表明瓶蓋可能是顆粒的來源。4%是工業潤滑油,這表明污染髮生在工廠。Mason還發現了在平均每升水中有325顆極微小的塑料微粒存在,而有一個樣品中的數量達到每升10000顆。這些佔發現的所有顆粒的95%,從6.5到100微米不等。

我們吞下這些東西,會有什麼影響嗎?我們並不知道,但沒有必要恐慌。如果存在風險,這取決於我們所接觸的數量。與其他來源相比,瓶裝水的含量可能最低,如空氣中的塵埃顆粒和紡織纖維,以及可能的食物來源,例如從海中吸收顆粒的貝類和甲殼類動物。據去年食品和農業組織對海產品微塑料的研究估計,對海產品消費者的危害可能很小,但值得深入研究。

引用了對齧齒動物和狗的各種研究,表明大於15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吸收並通過糞便排泄出去。糧農組織稱,總的來說,超過90%的攝入微米和納米塑料最終以這種方式排泄。粒徑小於20微米的顆粒似乎更有可能進入血液並積聚在器官中,但是否有害尚不清楚。只有人類在完全不切實際的服用巨大劑量,比如每天數百萬個顆粒,纔會有明顯的影響。在測試動物中還存在遠端跡象,例如肝臟炎症和免疫抑制。

糧農組織的報告說:“迄今尚未在人類報告中出現過這種影響。”魚的風險很小,因爲微塑料可能只在它們的內臟中被發現,我們在食用魚之前就已經被去除了,並且人們食用的海鮮(如貝類)的暴露量最小。國際包裝飲用水協會認爲,這一研究結果未經同行評議,同時科學界在塑料微粒檢測方法和健康影響上也缺乏共識,因此其結果是對消費者的恐嚇。

最重要的是,西方國家的大量瓶裝水消費是不必要的,因爲自來水質量高且容易獲得。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已經有太多的塑料微粒進入了地球水源系統、污染了水源,而且這些塑料微粒已經很難從環境中淨化出去,而這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