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經歷了一年的寒風冷雨後,在2019年開年之際,吉利汽車收穫了一份足以令自己欣慰,令同行業側目的喜人成績。

在被汽車行業公認爲“低谷期”的2018年,吉利汽車全年總銷量最終定格在1500838輛,同比增長約20.3%,實現了吉利汽車發展史上首次年銷突破150萬輛的跨越。

汽車頭條APP注意到,從各個車型的銷量來看,吉利在全年都保持了極其穩定的發揮,單月銷量破萬臺的車型穩定在5款以上。在汽車市場出現負增長的寒冬中,吉利汽車通過深化精品車發展戰略,加快吉利和領克雙品牌佈局,逐漸形成了“協同作戰”的防禦體系。

SUV、轎車“雙輪驅動”

縱觀吉利2018年銷量,在多款車型月銷過萬的背後,完善的產品佈局依然充當着“成功”的基石。在吉利汽車的產品目錄中,保持轎車和SUV“兩條腿走路”的均衡發展態勢,依舊是其最爲顯著的特色。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從車型分類看,吉利SUV陣營2018年總銷量達到857922輛,佔吉利全年總銷量比57% 。其中,吉利精品車3.0戰略首款SUV車型博越依舊勢頭不減,全年累計銷售255695輛,月均銷量達2萬輛。上市33個月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65萬輛,穩居SUV市場第一梯隊。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與此同時,跨界SUV帝豪GS全年銷售157,638輛,成爲了這一新興市場中的“領跑者”。誕生於吉利BMA全球模塊架構下首款SUV——繽越,上市2個月以來累計銷量達23,361輛,成爲吉利SUV陣營中的又一處“穩定輸出”。

在轎車領域,吉利汽車家族同樣成績斐然。博瑞家族全年銷售44,299輛,同比增長4%,繼續引領中國品牌B級車市場。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全新帝豪、全新遠景、帝豪GL、繽瑞形成了吉利在A級市場的“4個A”的緊湊佈局,全新遠景、帝豪GL全年銷量雙雙突破14萬,位列中國品牌A級轎車排行榜前列。而與繽越相似,基於BMA架構打造的全新A級轎車繽瑞,上市4個月以來,累計銷售33084輛新車,夯實吉利在A級車市場的領銜優勢。

此外,更有全年累計銷量達246933輛的吉利帝豪,已經創下了連續7年位居中國品牌轎車銷量冠軍的紀錄。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事出皆有因,這一年,在吉利汽車轎車與SUV均衡發展的背後,暗藏的是“產品研發”這塊堅硬的基石。

在李書福董事長的新年致辭中提到:“2018年,吉利汽車研究院創新能力全面升級,科技成果層出不窮,全年交付10多款車型,實現中國品牌L2級別車型量產“零”突破,自主研發的BMA全新架構及其量產車型獲得市場認可。”

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搶先登陸技術孤島,正確“把脈”市場動向,成爲了吉利汽車逆勢生長的一股“強力”。

“領克速度”閃耀,品牌高端化初露鋒芒

與大放異彩的吉利品牌相輝映,上市售賣一年之久的高端品牌領克,同樣在2018年成功創下的令人驚歎的“領克速度”。在這一年中,領克品牌全年累計銷量達120414輛,成爲了中國品牌在高端市場:開疆拓土的重要力量。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其中,領克01全年取得了89,405輛的銷量成績,上市半年的領克02共交出了21751輛的銷量答卷;上市僅兩個月的領克03月銷量再創新高,12月達到了4282輛,2018年累計銷量達9258輛,開啓了吉利和領克雙品牌助力的新局面。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不僅如此,在憑藉產品實力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同時,領克品牌還致力於促進體系內的乘員形成“合力 ”。因此,這個瓜熟蒂落僅一年之久的新品牌,展現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發展速度。據瞭解,截止2018年底,領克經銷商運營數已達212家,在建114家,覆蓋全國230餘個城市。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此前,領克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在接受汽車頭條APP採訪時曾表示,他們希望把領克打造成爲一個“具有高端品牌的高度、結合中國市場的溫度,跟消費者建立很好的‘客情’的品牌。”

而今看來,作爲吉利汽車深化“精品車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由領克汽車掀起的“青春風暴”,已經成功“擊中”了大批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價值需求”,同時也成爲了中國汽車品牌“高端化”的典型縮影。

協同作戰,分竈“喫飯”

“單打獨鬥沒有未來。”同樣是在新年賀詞中,李書福董事長髮出了這樣的慨嘆。在這句話的潛臺詞中,不僅是對未來戰略的進一步明確,同時也是對過去一年中吉利“成長軌跡”的覆盤。

的確,在2018年中,吉利強化的並不僅僅是自身的技術實力,更是在集團內外形成“合力”的信念。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衆所周知,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邁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趨勢下,汽車產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基於當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吉利率先在“合縱連橫”的最新合作模式中做出突破。

在2018年3月舉行的首屆吉利汽車生態夥伴大會上,吉利發佈了吉客智能生態系統(GKUI),將百度、騰訊、高德、京東、喜馬拉雅等相同或不同領域的互聯網服務全部接入,滿足用戶日益旺盛的用車需求。

爲了給未來消費者提供輕鬆愉悅的駕駛體驗,吉利在2018年發佈了BMA全球基礎模塊化架構。依託於沃爾沃在國際上的領先技術,爲吉利、領克全面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提供了重要戰略支撐,既助力中國品牌邁入了模塊化造車的新時代,也可最大限度共享集團資源,降低各自成本。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在出行領域方面,吉利汽車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通過與戴姆勒出行服務公司,共建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同時,與騰訊、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中國電信戰略合作,共同探索鐵路出行服務、高速飛行列車、工業互聯網、5G和V2X等前沿技術的合作。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值得一提的是,在集團各業務板塊形成“協同作戰”的同時,吉利汽車依舊堅持“涇渭分明”的相對獨立的管理方案。用李書福的話說:“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路特斯是路特斯,大家各自圍繞自己的用戶,圍繞自己的品牌定位,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據悉,未來,吉利控股集團將不斷在產品協同研發上加大投入,在無人駕駛、車載芯片、操作系統、低軌衛星、激光通訊、太空探索等前沿技術方面繼續提升能力,佈局“智慧立體出行生態”。

吉利150萬輛“傲嬌”車市寒冬背後:三大不能不說的原由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

變革無處不在,未來的挑戰也可能完全超乎預想。在新年首日便做出組織架構調整,將吉利新能源獨立的吉利汽車,充分展現出了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

具有危機意識的李書福曾經在2018年宣告“讓中國汽車跑滿世界,不是讓世界汽車跑遍中國”的心聲。但他同樣明白,自主品牌向上突圍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製造業的升級也不會是一日之功,李書福對於吉利的寄語,更是對整個自主品牌向上的期許。

面對被普遍認定依舊蕭索的2019,“行穩致遠”的吉利戰況如何,依舊值得期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