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掌握高效能閱讀技巧,建構知識體系

在2005年,google剛剛上市,主要的核心搜索及廣告業務增長速度驚人,基本上佔領了公司所有資源。有句俗語是,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時任google董事長埃裏克.施密特(EricSchmidt)和另兩位高層研究後決定,抽出一部分資源出來,讓google在覈心資源以外的項目上進行投資。

就這是著名的“70:20:10”的“投資基準”,是谷歌公開的投資基準比,被認爲是黃金比例,具體意思是:google將70%的資金和時間用於充實現在服務 ,20%用於充實現有服務的周邊服務,10%投資於全新的未知領域。

如董事長施密特所講“我們將70%的時間用於核心搜索和廣告業務上。將20%的時間投注在相關業務中,比如Google News、Google Earth和Google Local。最後,我們將10%的時間花在那些全新的事情上。”

而google這幾年的發展壯大有目共睹,就我們耳熟能詳的,谷歌地圖/谷歌問答/谷歌即時聊天/谷件郵件/輸入法等。這樣的分配,果然取得了高回報,爲公司取得了更長遠的成功。

其實不止是企業運行,在其他方面,比方說職業規劃上,讀書愛好上,也要按此規律分配。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提出了這一理念。作者是日本的原尻淳一,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客座教授。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讀什麼樣的書,該怎麼讀。若能夠掌握一些超高效,超高質的讀書技巧,就能找到閱讀的樂趣,甚至能帶來一些附加值。

對於職場來說,工作中的“職業專業技能”,也就是超越職場領域的普遍性,本質性的理論和規律,大部分已作爲前人的才智被寫成書了。假設你想有所成就,那該如何擇書閱讀。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作者提到,此時也要遵循70:20:10法則,也就是有意識地對現在所從事的工作內容書籍投資70%,對和現有工作周邊相關的書籍投資20%,餘下10%分給完全未知的書籍,即你想成爲自己所屬工作的專才,建成思考的主場,就把七成投資用於垂直型閱讀。

通過讀書結合實踐,就能將自己鍛鍊成理論與實際完美融合的專業人才。通過20%的周邊學習,10%的與未知領域的相逢,也提升了自己的擴散性思維,不至於侷限於窄小的視野範圍。可以說,讀書是直接關係到職業生涯昇華的學習。

雖然知道了要通過讀書提高自己,可是事實是,走上社會後,讀書變成了一件很難去堅持的事,要如何去讀,怎樣從閱讀小白到高手,從而整體上提高閱讀質量,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作者有詳細的貼合實際的說明。

對於對讀書沒有太大熱情的人來說,若讓他從頭讀到尾,無異於更是加深了其對閱讀的討厭。其實讀書有時可以說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比方說,“讀者權利十條”可謂是不善讀書的人的福音:

不讀的權利。

跳讀的權利。

不讀完的權利。

重讀的權利。

讀不擇書的權利。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讀不擇地的權利。

隨意選讀的權利。

朗讀的權利。

默讀的權利。

這些讀者可以擇需而用,是不是增添了閱讀的勇氣?你不必通讀,按自己的需求來,先降低讀書的門檻,慢慢找到自己的閱讀節奏,讀書就會變成一件樂事而不是桎梏。

那麼讀書該如何切入?應以自己的好奇心爲起點,從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如果先沉迷於該對象,都可稱爲高明的開局。即所謂的“繞道讀書”,先上網瞭解作者生平,對作者產生興趣,然後再去看他的書。或者先從聲音入手,網上有很多讀書音頻,很多人就是聽了音頻對讀這本書產生興趣,開始紙質閱讀。我們也可以借籤這種方法。即先向周邊尋找感興趣的對象,然後再進入原文,讀書是深入瞭解的手段。

二是瞬間進入專注狀態。這通常採用舉行儀式或自我暗示的模式化,比方對自己說:現在我要開始讀書了,任何事情都放一邊。或者每天睡覺前固定時間,讀幾個小時的書。在同一時間做相同的事情,把這個模式固定下來,盡最大可能提高進入專注狀態的概率。

而如何激發讀書的動力,堅持閱讀下去,而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或者心血來潮了就連續讀幾天,然後幾個月一個字都不看。看作者是在書中是如何提出建議的。

首先是激發求知興奮。互聯網的普及,使我們與部分暢銷書的作者產生聯繫變得容易,與其本人產生了聯繫,是不是會激勵你閱讀他書的慾望了。另外多參加讀書會,去認識一批相互鼓勵,共同進步的好夥伴。瞭解他人的想法,聽到各人的意見,能夠讓你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一本書。

其次是促進讀書的環境設定。在家裏打造一小塊圖書角,哪怕只是一個書架和沙發也行。另外環境安靜的咖啡館是許多人的熱愛。大學校園裏的圖書館也是好去處。

再次是經常逛實體書店。在網上買書和在實體書店買書的感受會截然不同,後者會充分調動你的感官,滿室的書香,會帶給你讀書的喜悅感和滿足感。你也可以精準判斷出真正想要帶回家的書。

如果在生活中能利用這些技巧,就會無意識培養成讀書體質,養成持續讀書的習慣。

在《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作者還講了很多閱讀技巧,比方說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解剖一本書,如何彙集優質信息片段,如何利用頭腦風暴進行讀書,針對不同書籍如何採用不同閱讀方式,如何養成快速閱讀習慣等。

作者從閱讀劣等生逆襲成優等生,擁有驚人的閱讀量,架構了自己完整的知識體系,分享出了這些閱讀技巧。而我們所要做的是掌握高效率閱讀技巧,停止純粹的消遣的投入讀書,切換成可以創造價值的產出型讀書,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