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有父母吐槽:孩子讓我生氣的不行,但爲了他有個好性格,我忍,我剋制,我憋着,憋到內傷,還要裝作溫柔的樣子和孩子說話。

真的裝的了嗎……

畢竟生活不是《演員的誕生》,你確定你能裝得孩子看不出嗎?

我有次在學校門口,看到一個媽媽,她孩子估計做了什麼讓她很不滿的事,她在和孩子講道理,看得出她想努力維持“溫柔”的話語,但那咬牙切齒的表情和口吻,讓人覺得她一定忍得好辛苦。

其實,孩子不傻,而且有些孩子還特別敏感,家長的這些憤怒、焦慮、急躁等負面情緒,無論你覺得自己掩蓋得多完美,他們都能看出來。

這不,在校門口被媽媽“溫柔”講道理的孩子,完全沒有被溫柔對待後該有的內省,反而眼神驚慌,戰戰兢兢的看着媽媽。

這個媽媽教育完孩子,回頭和其他家長打招呼時說:我們家一直以來教育孩子就是很溫和的,從來不打罵,打罵對孩子的性格不好。

這個媽媽的問題,是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情緒,或者說,看不到自己表達情緒的錯誤方式。

與此相對的,有些父母,確實夠溫和,但他們就像周星馳《大話西遊》裏的唐僧,對孩子溫和地喋喋不休講道理。

再看孩子,已經明顯受不了了,都要抓狂了,但父母仍木知木覺。

這樣的父母也經常會哀嘆,自己情緒掌控那麼好,怎麼孩子不像自己,性格那麼爆。

這,是缺乏對孩子情緒的覺察。

所以,要塑造孩子的好性格、高情商,聰明父母這麼做:

一,看到情緒,承認情緒

情緒低落、不開心的時候,如果孩子問:爸爸/媽媽,你是不是不開心呀?

你會怎麼答?

是不是經常順嘴就說出:沒有,沒有不開心,只要你乖乖的就好。

但其實負面情緒沒有走,過會兒,孩子一有什麼狀況,大人就很容易被點燃。

這個點燃,其實沒孩子多少事,大部分是大人之前就已經有的負面情緒。

所以,大人應該學會看到自己的情緒,承認它的存在,理清來路,不找託詞。

接下去,就是要看到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一般藏不住,也不會掩蓋,會通過表情、語言、行動等表露出來。

家長要做的,就是花時間、花精力留意觀察就行。

然後讓孩子知道,自己目前處於什麼情緒下。

這樣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馬上明白自己當下的狀態了。

二,以身作則,理性表達

認識到自己的情緒,並不是爲了掩蓋,而是爲了更好的表達。

在情緒的表達上,有個原則:消極情緒理性表達,積極情緒誇張表達。

理性表達包括:直接說出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情緒的由來,需要化解情緒的大概時間等。

誇張表達,則注重表情、肢體語言、互動性等。

對負面情緒,表達時,態度平穩、用詞淺顯、內容具體。

比如:今天媽媽很難過,因爲媽媽的好朋友病了。

此外,如果因爲孩子的事情而生氣時,請注意表達時別傷害孩子。

什麼是傷害?

就事論事的批評不會傷害孩子,只有那些爲了泄憤,羞辱、上綱上線、人生攻擊孩子的行爲,纔是傷害!

當然,家長情緒穩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而情緒穩定不是指穩定在負面情緒裏,而是指穩定在積極情緒裏。

所以,積極情緒的表達,應該遠勝過負面情緒的表達數量。

三,學會舒緩、化解情緒

瞭解當下自己的情緒,並將之表達出來,已經可以舒緩大部分負面情緒,那麼對於仍不能釋懷的那些負面情緒,我們可以怎麼化解呢?

隔離法、昇華法、放鬆法。

隔離法:家長和孩子可以約定一個不受打擾的安全區,任何一方,如果有強烈的負面情緒,都可以在告知對方後,去安全區冷靜一下。

昇華法,就是將消極情緒往高的地方拔,比如:被老師罵了,很難過,但這也代表老師重視我,我下次要更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

放鬆法:可以通過休息、娛樂,從簡單工作或功課入手,逐漸獲得成就感,從而讓負面情緒慢慢緩過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情緒,如何表述自己的情緒,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緒,都將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也是孩子好性格的來源。

大家好,我是處處有心,二級心理諮詢師,對青少年行爲問題、親子關係、家庭治療,有長達10年的諮詢經驗。

我的微信公衆號:處處有心

歡迎關注、評論、以及轉發我的文章!轉載請私信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