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本質上,沒有所謂移動網絡營銷渠道推廣這個類目。怎麼說呢?我們從前把媒體分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數字媒體),可以如今已經看到,所有的媒體都會成爲數字媒體,那又有什麼數字媒體呢?

一,移動網絡營銷渠道推廣附屬在移動互聯網大變局中,變化的速度和頻率早已超乎人們想象和耐受力,你還沒整明白,它已經變了。毫不誇張的所需要第一個心理準備。舉個例子,MSN恍如昨日,人人網已經幾乎消逝,開心網似乎從來沒存在過,所謂微博被人拋棄,都是轉瞬的事。手機廣告平臺昨天還是熱點,今天說出來都不好意思。對於這種變化,移動互聯網人似乎還能適應,近百年來習慣30秒TVC、半版通欄一成不變的品牌人、廣告人,着實不太習慣。焦慮是中心詞;

二,得承認一個現實,手機是第1終端。你別管數據來源,到2014年底,12億手機用戶,6億手機網民,5億智能手機用戶,手機已經成爲第一上網終端;PC主要是工作用途,而移動終端生活+娛樂+工作,是全終端;大衆人羣30%以上注意力,主流人羣 50%以上注意力,都已經轉移到移動終端上,雖然被切成一段一段的。以視頻爲例,優土和愛P,50%以上流量來自移動終端;

三,得接受一個無奈的局面,儘管注意力已經實現大規模轉移,但是針對移動終端的廣告仍然是少得可憐又可憐。照理50%注意力,就是50%營銷預算。但確實沒有天理,綜合來講,移動廣告佔品牌廣告主的預算,仍然是1%都不到(業內廣告是另一回事)。有人甚至認爲,移動終端根本不適合做廣告(我們認爲,這是胡扯)。這既是挑戰,也正是機會;

四,移動廣告預算與注意力之間高度的不匹配的核心原因是什麼?有100種說法,都對,核心還是,迄今全世界範圍,都沒有找到移動廣告突破性的形式和模式。不多解釋,比如搜索,如果GOOGLE沒有創新競價排名等模式,還在那裏練banner展示廣告,像今天的門戶一樣,會怎麼樣?

五,在大家夥兒都沒有找到移動網絡營銷渠道廣告突破性的形式和模式之前,怎麼辦?下雨天打孩子,閒着也是閒着,練吧。就三條路。

一是針對有品牌的、願意做廣告的、用戶超億日活過千萬的超級APPS的首頁全屏、焦點圖、視頻前貼等稀缺資源,直接做展示廣告,效用比大於電視、報紙、廣播、雜誌和桌面互聯,不用猶豫,只要考慮腰包,這樣的主體也就十個八個;

二是針對垂直的、領先的、有規模的應用,做長期的、植入性質的項目合作,比如墨跡天氣啦、POCO相機啦,航旅類的應用啦,這是CASE BY CASE;

第三,就是利用移動終端上一切應用,包括短彩、網頁和客戶端,一切廣告形式,包括BANNER、文字鏈和內容植入,開展大規模、長期化、開放型的量化效果運營,CPA也罷,半CPS也罷,只要能談下來,不講究應用是誰,不講究形式,但需要持續運營,不能一投了之,需要改造自己內部後端的消化系統,比較適用於汽車和金融領域,其他行業也可以嘗試;

六,怎麼看待在移動終端上所謂量化效果運營的利弊得失?簡單說來,一是大趨勢所趨,營銷必須逼近量化,逼近銷售結果;二是移動終端的技術飛躍導致O2O和量化效果的可能性;三是新進入者的競爭和博弈,導致行業演進到量化運營階段,沒有對錯,只有強弱。

因此,量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現在需要是優化量化網絡營銷渠道推廣的效率,但除了媒體端,服務端,挑戰最大的瓶頸事實上在客戶自身後端的打通。另外,量化運營與品牌曝光本身並沒有衝突,各歸各做,都有自己的價值和規律,核心一是認識,二是博弈,需要所謂大規模曝光的品牌並不多,做得起的也是少數,具備大規模品牌曝光價值的移動稀缺媒介資源也不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