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V流量數據造假現象頻發 微博轉發評論計數將限“100萬+”

【訊】近期,大V賬號微博轉發和評論涉及數據造假的問題在中國引發了諸多討論。討論的範圍從對流量明星質疑逐步擴展到行業亂象、粉絲異化、平臺責任,直至社會誠信。

8日,微博站方賬號@微博管理員發佈文章《關於調整微博轉發評論數據顯示方式的公告》。文章稱“數據流量造假”並非孤立現象,它所折射的問題更多來源於所涉及行業本身的短視和浮躁。以流量換取收入,以流量代替藝術的負面影響甚至已經超出了所涉及行業和互聯網平臺。

某些大V賬號被刷爆的轉發、評論數字,實質上反映的是唯數據論、唯流量觀的滋長和蔓延。唯數據論、唯流量觀使從業者不能聚焦於作品和藝術本身;唯數據論、唯流量觀使粉絲們陷入流量的“囚徒困境”式攀比;唯數據論、唯流量觀使得相關領域的黑產一本萬利、無所不用其極,最終置法律和他人權利於不顧。

時至今日,不打破當前的唯數據論、唯流量觀,整個產業和衆多互聯網平臺就都無法擺脫劣幣驅逐良幣的尷尬處境。平臺責任不容迴避,微博理應對各類作弊行爲採取必要措施。

基於以上考慮,爲了構建健康的微博內容生態和關係生態,鼓勵良性互動,微博站方將於近期對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方式進行調整: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上限均爲100萬,即轉發、評論實際數量超過100萬時,相應的轉發、評論數量均顯示爲100萬+。

媒體賬號和政務賬號因賬號屬性,且具有良好公信力,故本次調整不涉及以上兩類賬號。

以上調整將於一月底上線測試。

據新華社5日報道,某明星一條微博一年點擊量超1億次,評論區大量相似賬號轉發;某電視劇33天播放點擊量達309億次,最多的一天高達14億次;某電影票房十幾億元,被曝同一影廳15分鐘播放一場……在“數據爲王”的背景下,數據流量造假問題已經成爲困擾影視文娛行業發展的痼疾,備受輿論詬病。

據某明星粉絲周女士介紹,做數據的資金部分來自藝人團隊/公司,也會有粉絲自發集資。買完微博小號後,還需要統一綁定才能使用。每月購買會員後可以通過“超級粉絲應援”(即“星援”)App一鍵綁號,綁號費用一個號0.2元。

除了轉發量可以刷出來,粉絲數量、點贊量、評論量、閱讀量等都可以買。根據該粉絲提供的一份價格表,某傳媒公司提供的包括初級粉絲、仿真粉絲、精品真人粉等價格從45元/萬到1000元/萬不等,刷量點贊價格是3元100個。該傳媒公司同時號稱“與各大直播平臺皆有業務往來,爲工作室、公司制定營銷方案,可簽訂保密協議,永無後顧之憂”。

“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社交平臺,很多需要流量的地方,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造假問題,並且有專門的流量公司在經營。”某衛視工作人員說。記者發現,在很多網店,只需花費30元就可以增加一條短視頻1萬次的播放量,10元可以買200個贊、20元可以買500個贊,300元就能增加1萬名粉絲。

據《光明日報》報道,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指出,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明星文化正在被新的粉絲文化所迭代,這深刻改變了以往影迷、歌迷只能單向仰望崇拜的傳統追星方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粉絲文化日漸墮落是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裏,經由選秀節目、社交媒體平臺、娛樂公司的共同推動,逐漸形成的。有些粉絲爲了給偶像數據造假,揮金如土,不僅自己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在網絡上投票,還理直氣壯地掏空家人的錢包,僱傭水軍刷榜。不法分子對他們這種狂熱而缺乏理智的行爲加以利用,從中牟取利益。”(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