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道總

來源:道總有理

幽默風趣的客服機器人“嬌嬌”、自主研發的紅芯瀏覽器、“水變油”的水氫汽車…近些年,科技圈的騙局總能越來越別出心裁。

前段時間,“華智冰”彈唱的視頻全網爆紅。然而沒過多久,網友扒出華智冰的視頻與B站Up主魚子醬醬上傳的翻唱視頻一模一樣,只是臉部及聲音不同。小冰團隊急忙回應,“華智冰的肢體及動作確實有真人模板,可臉和聲音都是AI生成的啊”,這種說法顯然難以讓人信服,由此又被網友調侃爲AI換臉。

姑且不論這場風波的源頭是否有創新自嗨誤導大衆的嫌疑,僅僅就整個事件的發展脈絡,不禁讓人懷疑,在研發過程之中,科技創新的底色是否已經改變。

這些年來,技術自主的理念越發深入人心,隨着外部環境的影響,大衆對於科技突破都報有極高的熱情,在這種風潮之下,有時候困住技術創新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人心。

技術越誇大,營銷越翻車

華智冰唱歌的視頻,雖然註明了來源 ,但相關的新聞傳播稿中,卻絲毫沒有提及華智冰的肢體表情訓練來自以爲真人Up主,更沒有表明視頻來源也是她的視頻。甚至有的新聞稿言辭確切地寫道,“她的歌聲、人類生物學特徵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肢體則有團隊成員進行訓練完成”。

這種說法帶有極大的誤導性,讓人想當然地認爲華智冰的人物特徵都是由AI完成的,而不是隻有一張臉,雖然初看新聞讓人極爲振奮,但當諸多事實擺在面前之後,無異於大型打臉現場,足以傷透很多人對科創的期盼之心。

華智冰唱歌視頻爆火之時,其實很多人抱有一定懷疑態度,可小冰團隊的技術實力和國內最高學府的學子背書,又讓他們覺得似乎可以相信,但結果,這還是變成了一場以技術之名調動大衆情緒來謀取名利的虛假營銷。

這次翻車,也許只是團隊誇大宣傳,其實並不能徹底否定清華數百名莘莘學子苦心研究的AI虛擬人成果。但是在科技領域,刻意誇大宣傳和引導的騙局卻更爲觸目驚心,應當引起警惕。

回顧近些年來的科研騙局,大多數造假項目都巧合似得翻車在大肆營銷上,而非項目推進中。

2018年8月15日,紅芯時代科技歡天喜地地慶祝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爲了把故事講得更好聽一些,紅芯在新聞稿中毫不臉紅地將自己的瀏覽器吹噓爲“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而僅一天,瀏覽器就被網友扒皮,露出了谷歌的內核,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紅芯已經通過了政府採購審覈。

中科院計算所的劉雷,去年1月爲自家的“木蘭”語言做宣傳,將原本一個基於python做的定製化開發,吹成了完全自主創新。也是沒過幾天,被程序員們發現自主開發只是套了個自己的外殼。

華智冰的營銷噱頭,頂多欺騙一下對AI技術缺乏具體瞭解的普通網民,而那些打着自主創新旗號編造出的荒誕謊言,在營銷翻車前就已經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半導體界的“明星公司”南京德科瑪轉戰淮安時,早期的德淮半導體建設完全以政府出資爲主,落地地方政府投資了二十多億元,而2017年淮陰區政府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才只有25.6億元;新能源領域“水變油”的主角—青年汽車,早在2017年就曾因爲騙取補貼被工信部處罰,此後更是一直以“水氫車”爲噱頭騙取政府補貼。

2014年國家大基金啓動,首期募集資金超過1300億元,隨後全國各地掀起了芯片產業發展熱潮,可是這些錢似乎還不夠幾個動輒投資數百億的爛尾項目霍霍兩三年。

彎道超車的思維在“作祟”

從漢芯到弘芯,從“水變油”到華智冰,很多技術項目其實一眼就可以看出不符合科學常識或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可爲什麼這種荒謬的研發還能獲得資金、順利推進並公之於衆呢?這點令不少人匪夷所思。

2014年,特斯拉Model S正式進入中國,點燃了國內創業者的造車熱情,賈躍亭、李斌、李想…大張旗鼓地啓動了自己的造車計劃。而當造車新勢力都跟隨特斯拉朝着電能的方向發展時,龐青年突發奇想,新能源的電池續航能力不足,氫電卻沒人嘗試,如果氫電能成功,就能直接越過特斯拉,引領新能源汽車潮流。

滿嘴跑火車的龐青年,醞釀了三年,終於在2017年放出了大招,祭出了全球第一個“水氫車”。在發佈會上面對質疑,他還言之鑿鑿“一切技術、成本都保密”。

武漢弘芯,一家2017年纔剛剛成立的芯片製造公司,此後兩年連續入選湖北省重大項目,在武漢市發改委發佈的2020年市級重大項目計劃中位列第一位。因爲擁有“國內首個能生產7nm ASML高端光刻機”,按照弘芯的計劃,14nm技術於2019年啓動技術研發工作,2020年就可以研發7nm技術了。

弘芯定下這個“宏偉”計劃時,臺積電7納米制程的芯片還沒開始量產,它的目標似乎瞄準了臺積電的最高製程。

技術具有壟斷屬性,先入者一旦形成優勢,建立起技術壁壘,有很大的可能形成長期的壟斷,在這種無奈的現實下,一個彎道超車的故事在國內市場上天然具有吸引力。青年汽車想要繞過電能,研究氫能,一旦實現,國產新能源汽車將真正站在行業潮流之上,而武漢弘芯更是打算跳過28nm製程,用7nm ASML高端光刻機研發7nm製程,這些愚蠢卻大膽的騙局恰恰迎合和滿足了迫切想改變產業落後現狀而不懂技術的一羣人。

彎道超車,其實也是國內技術自主的國民情緒下對芯片、對汽車等高新技術產業的希冀,受中興、華爲事件的刺激,技術落後的焦慮蔓延到全體網民,一句自主創新的公關話術,輕而易舉地就能掀起一次輿論高潮。

然而,在芯片、汽車、操作系統、屏幕等技術差距無法短時間縮短的產業,彎道超車的思維或許本身就是不切實際。

十多年前,方舟處理器被推上神壇,這一中國科研團隊第一次爲通用市場設計生產的通用處理器,原本承載了國內最有技術實力的一批人對國產芯片的厚望。可是方舟團隊急劇擴張,從一個只負責CPU設計的團隊,擴充到硬件設計、操作系統適配、關鍵軟件移植等組成的龐大軟硬件生態,不得不說在那個時間段,彎道超車過於沉重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造假正在帶來不可逆的行業傷害

2019年10月,水氫汽車鬧劇發生後不到半年,根據公佈的《關於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覈情況的公示》顯示,龐青年旗下的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獲專家組覈定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爲549輛,應清算補助資金1.18億元。而當時,青年汽車集團已經25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浙江青年乘用車集團21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一家搞出水變油醜聞且頻頻失信、漏洞百出的企業,爲什麼當初能拿到地方政府的合作項目,還能獲得政府的產業補貼?”,人民日報曾發問道。這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疑問。

不只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產業專家、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撰文表示,有些輕資產(甚至是無資產)的企業去地方政府落地,沒有任何產品,當地就先拿了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的補貼。而項目一爛尾,所有的投入都付諸流水。

從漢芯事件過後,隨着國內技術自主的需求越發迫切和輿論的關注越來越多,我們可以發現,國內的技術創新依舊困在造假怪圈中。一方面,政府補貼給予青年汽車、武漢弘芯或華智冰這類項目或公司,相對地,踏實研究技術的反而未必能獲得高額補貼。尤其是部分項目爛尾影響惡劣,促使國家層面收緊了對相關大製造類項目的指導與審批。

另一方面,接連不斷的行業醜聞,正在挫傷技術人員的熱情,加劇行業人才流失。武漢弘芯項目爛尾後,在業內被奉爲半導體產業教父級人物的蔣尚義深受其害,他抱着芯片夢進入弘芯,可一年多的時間“身心俱疲”。

而且一個更危險的現象是,資本湧入芯片產業,新公司以高價不斷挖角老公司的技術人員,一是導致業內人心浮躁,二是直接影響了老公司的業務。據悉,某人才流失嚴重的老公司業務部門接到訂單,但因爲工廠沒有足夠的工藝集成工程師,竟然無法開工。

長此以往,大批技術人員如果轉移到新的芯片項目或公司,會破壞原有的技術團隊,老公司不得不重新花時間培養人才,而新項目一旦出現爛尾風險,跳槽的技術人員將成爲最直接的“受害者”。這或許是芯片人才缺口過大的必然結果,人才流動密度太高,員工跳槽頻繁,根本無法形成新老公司的良性循環。

對於技術造假,抱有技術自主夢想的大衆的記憶總是短暫的,當一個高喊着自主創新的僞技術成果出現,他們依舊會歡喜雀躍,振臂高呼,但是它們帶給行業的損傷卻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想要獲得這場技術持久戰的勝利,或許我們是時候從杜絕再出現這些造假醜聞開始了。因爲科技創新的底色從來都應該是實事求是與精益求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