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上村支書張才能說起城上村的脫貧之變感觸頗多,他說要實現村民儘快脫貧,就必須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使城鄉協調發展落到實處,實現相關產業在城鄉間聯動和互補,才能讓村民腰包鼓起。”撫州南城縣株良鎮城上村村民胥冬蘭滿臉堆笑地對記者說,村裏整合資金20萬元建設了2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如今每天前來跳舞的家庭婦女有五、六十人,隊伍還在繼續擴大。

產業扶貧助發展 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村民休閒廣場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 (記者 良保 實習生 田琦)“過去想鍛鍊找不到地方,現在村裏有了休閒廣場,我們跟城裏人一樣每天都要秀一把。”撫州南城縣株良鎮城上村村民胥冬蘭滿臉堆笑地對記者說,村裏整合資金20萬元建設了2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如今每天前來跳舞的家庭婦女有五、六十人,隊伍還在繼續擴大。

城上村支書張才能說起城上村的脫貧之變感觸頗多,他說要實現村民儘快脫貧,就必須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使城鄉協調發展落到實處,實現相關產業在城鄉間聯動和互補,才能讓村民腰包鼓起。

城上村有啥特色產業呢?村委班子思前想後,把目光聚焦到“校具”領域,因爲城上村是家喻戶曉的“木匠窩”,做校具有着人力、技術優勢。

說幹就幹,村委會組織村校具加工大戶聯股、貧困戶加盟入股模式成立了“校具經營協會”,並在全國10多個省市設立了銷售窗口。目前,該村發展起來的校具加工大戶達60多戶,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城上村富起來的事實證明,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離不開優勢高效產業的支撐,特別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產業扶貧是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爲“造血式”扶貧的關鍵一招。

在撫州,像城上村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據瞭解,撫州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鄉村旅遊業等產業,出臺幫扶措施,以產業扶貧幫助貧困農戶增加收入。目前,該市90%以上的貧困村打造了“一村一品”,貧困羣衆人均收入中60%以上來自扶貧產業。

“實施產業發展扶貧工程是我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十大扶貧工程之首。”江西省扶貧辦副主任饒振華告訴記者,近年來,我省通過精準扶貧開發工作,最顯著的成效就是減貧目標預期超額實現。

“2016年年初制定的70萬人脫貧、500個貧困村退出、井岡山市和吉安縣2個貧困縣摘帽的減貧目標,預計全年將減貧80多萬、800多個貧困村、2個貧困縣。”

饒振華說:“隨着我省精準扶貧的進一步推進,全省貧困人口將進一步減少,相信隨着各種扶貧形式的深入推進,貧困地區有了造血功能,城鄉居民差距近一步縮小,實現富裕江西和幸福江西的目標也將越來越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