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隱私與便捷之間,停車APP難做抉擇

文|懂懂筆記

“你說這停車APP應用,我是刪了呢還是刪了呢?”

隨着自助停車應用漸漸普及,不少有車族平時找車位、停車繳費都方便了許多。停車前,通過手機APP能實時查找周邊停車場的空位;離開前,只需在APP中預先支付費用,便可快速實現抬杆離場;對於停車場物業方來說,這種自助停車系統應用也可以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整體的運營效率。

但是,有的人卻因爲這種應用產生了不少煩惱,他們發現自助停車APP,將自己的個人“行蹤”對外曝光了。

“以前每天出去喝酒喫飯,我愛人都會打電話覈實,去了哪裏她大多也都知道。”閆亮(化名)在單位任職大客戶經理,經常需要下班陪客戶應酬的他,也是一位標準的“妻管嚴”。

閆亮告訴懂懂筆記,天性多疑的愛人近來在手機裏裝了幾款自助停車APP,爲的是能夠通過車牌號碼,方便查看他外出的地點、時間等信息。

這感覺多少有些彆扭,於是閆亮外出時開始經常搭乘出租車或網約車,以躲避愛人的實時“監控”。閆亮表示,並非是他心裏有鬼,而是自己的行程被滴水不漏地暴露在APP上,心裏難免有些不舒服。

他也非常疑惑,僅通過手機上的幾款停車APP,真的能夠“追蹤”車輛位置,甚至獲知車主移動的“軌跡”嗎?

應用驗證門檻低,輸入車牌隨便查在隱私與便捷之間,停車APP難做抉擇

“車輛已進場,三十分鐘內停車免費。”

當閆亮將車子開進深圳福田一大型商業中心停車場時,他手機中的停車APP隨即彈出了車輛進場的提示信息。

他向懂懂筆記展示了APP的應用界面及信息,表示自從這種應用和無感支付普及之後,平日裏停車找位、繳費等的確方便了不少。當然車輛停放的停車場信息,也可以在APP上查詢。

“部分應用還可以綁定微信賬號,進出停車場都有實時提示。”閆亮表示,如今在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收費停車場大多使用了自動識別停車系統,搭配自助停車APP可以提高運營效率。

目前市面上停車系統、停車APP有不少,但功能均大同小異,基本上都能實現信息提醒、繳費,部分甚至能夠查詢車輛在停車場內停放的具體位置。

有的應用功能更貼心,若車輛停在APP應用合作的停車場內,會顯示實時的停車時長;駛離停車場時,即便使用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這些與物業合作的停車APP,也會彈出車輛出入狀態信息;可以說,主要將牌號註冊,車輛進出挺車場的時間就能一目瞭然,甚至可以查詢歷史記錄。

閆亮發現,不少應用的查詢功能很“強大”。“你在APP裏查詢車輛的停放信息,只需輸入車牌,根本不用驗證。”他用手機上另一款停車APP做了演示,僅需輸入車牌號碼,系統即提示綁定成功。

“有幾次跟愛人說,晚上應酬不回家喫飯,她就通過類似的應用查看我把車子停在什麼地方。”如果是停得太久,他就會收到愛人突如其來的“審問”信息,直接問他在某某大廈做什麼呢,讓閆亮感到很是無奈。

由於查詢信息僅需註冊,綁定車牌無需驗證,他發現愛人在手機上竟然下載安裝了近十款主流停車APP,幾乎覆蓋了廣深市內的所有商業停車場。

“像皇庭、卓越這些沒有和主流停車APP合作的商業綜合體,停車信息也能夠從公衆號上查詢。”

閆亮坦言,如果將多個停車應用中位置信息加以整理,無疑是一幅“行蹤”圖鑑。在他看來,這樣的“追蹤”雖沒有衛星定位設備準確,但也令人感到十分擔憂。

“自己老婆也就無所謂了。可要是被犯罪分子盯上,以車輛行蹤爲追蹤目標,那後果就可怕了。”說到這裏,閆亮聯想起起來的是那些大片裏尾隨綁架的情節。

儘管他的“妻管嚴”狀態是心甘情願,但通過簡單一串車牌號碼,就能夠查看車輛的停車信息,這無疑也是一種隱患。難道任意一臺車輛的停放信息,誰都可以隨意查詢嗎?

爲此,懂懂筆記根據閆亮所提供的情況進行了一番驗證,結果令人倒吸口涼氣。

車場名稱有隱藏,查找可以“推測”

“車輛已停放1小時13分鐘,交費15元。”

懂懂筆記分別下載了三款手機上的主流停車APP,幾乎每一款應用,都可以通過輸入車牌號碼,查詢車輛的停放信息。在隨機輸入一些正常車牌信息之後,APP同樣顯示出了這些車輛的停放信息。

不過,停車場名稱並未完整顯示,只顯示出“綠*業停車場”的字樣。作爲普通用戶,的確無法從類似的模糊字眼中,得知車輛位於哪家停車場內。

然而,在搜索引擎上輸入“綠***業停車場”時,卻可以發現頁面最下方相關搜索中,已經出現了“深圳綠XX停車場”的搜索項,證明已有用戶嘗試搜索。

在隱私與便捷之間,停車APP難做抉擇

在另一款停車應用中,懂懂筆記依舊通過隨機輸入車牌,搜索到了一臺停放在“榮*******業”停車場的車輛,並顯示出其入場時間、停放時長以及費用。

通過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榮商業”、“榮物業”等可能的詞語,檢索出了深圳一家大型物業公司“榮X物業”。通過該物業官網,可以查看到物業所在地點位於福田區福華路的一處花園小區。隨後,懂懂筆記順利找到了停放在該停車場B2層的車輛。

當然,有部分物業名稱較長,省略部分信息後相似字眼較多,搜索精準結果並不容易。只能在部分名稱中有特殊字眼的停車場碰碰“運氣”,如“瀅**莊”、“福**苑”等等。

但是其中一款停車應用,卻連車主的一丁點“隱私”都不留。儘管應用中提示,需要驗證才能顯示停車場全稱。但在公衆號端,卻可以綁定車牌號,無需驗證查看到停車場信息。

應用中甚至還提供導航至該停車場的選項。也就是說,任何人下載了該應用,就可以通過該公衆號“找到”停放在其合作停車場中的任意一臺車。

至於那些隱去停車場關鍵詞的APP,懂懂筆記也在使用說明中找到了“解鎖”方法。用戶只要拿到行駛證信息,輸入車架號、發動機號,驗證後就能查看車輛停放的停車場全稱。

“這樣的信息應該只有家人能夠得知,但還是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在走訪中,有用戶對此表示擔憂,畢竟在驗證車輛時,車架號、發動機號等信息都提交給了停車應用,另外以前委託第三方年檢車輛時,自己的車輛信息也都可能被擴散出去了。

要是這些能證明車輛身份的資料被大範圍外泄,可能後果不堪設想。實際上,部分代辦車輛年審手續的平臺、機構,二手車交易平臺,小區停車證辦理部門,都留有車主車輛信息。通過行駛證驗證方式查看停車信息,恐怕門檻並不高。

那麼,關於這些信息隱憂和用戶顧慮,衆多停車APP的運營方到底知不知情呢?

明知有隱患,無奈市場競爭太大在隱私與便捷之間,停車APP難做抉擇

“我們已經修改了顯示方式,也增加了風險賬號名單。”

李濤是廣州一家互聯網公司聯合創始人,其公司研發的停車平臺目前在華南地區擁有超過五百個合作停車場,客戶端註冊用戶數高達十多萬。

在交流中,他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停車軟件都是以隱藏停車場名稱部分關鍵詞的方式,保護用戶的隱私。相比信息完全公開的第一代產品,目前主流應用安全性提高了不少。

“用戶沒有驗證,可以輸入車牌支付停車費,但不能查詢停車場完整名稱。驗證過的用戶,可查看停車場信息,還能實現無感支付。”李濤表示,目前大部分APP應用都提供了驗證、非驗證兩種使用、支付的方式,以方便廣大車主用戶。

但是被問及爲何不進一步提高停車應用的驗證門檻,比如讓用戶實名驗證後方能使用,他則做了一番解釋:這是爲了運營方面的考量,讓車主能更快捷簡便地使用應用支付停車費用。

“一般來說,合作的停車場都有掃碼後進行線上支付的標識。”

“之前嘗試設驗證門檻,併發紅包吸引用戶,轉化並不明顯。”在李濤看來,並非企業、平臺無法在APP上設置用戶查詢的門檻,而是設置之後會影響使用體驗,“再說,讓用戶提供個人、車輛資料,他們也害怕會泄露隱私。”

至於如何解決類似閆亮這樣的情況, 妻子通過停車APP隨時關注其“行蹤”的問題,他笑了笑表示愛莫能助。李濤透露,公司接下來也會對於那些頻繁查詢、添加車牌的用戶賬號,進行限制或封禁,進一步確保實際停車用戶的信息安全。

或許,在開發和運營方看來,有些隱私問題可以先忽視一下,儘快把用戶“圈進來”纔是關鍵。

而相關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近2.2億輛,停車收費的靜態市場空間達到5000億元。巨大是市場潛力促使更多互聯網公司、傳統物業管理公司、行業巨頭爭相湧入智慧停車市場。用戶隱私,終究會成爲不能忽視的問題。

手機上的停車應用,確實提高了停車場的運營效率,也節省了用戶支付費用的時間,方便用戶的管理。從這些角度來看,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便捷易用與隱私安全的抉擇上,一些無奈之下的漏洞卻會讓各方陷入困境。

當停車自動識別與自助繳費系統越來越普及時,車主、停車場、應用運營方都應該正視隱私安全的問題,不要等問題爆發了再去亡羊補牢。

有用戶就曾表示,運營停車應用的企業是否可以在應用中,考慮加入自助停車系統的開關選項,而非一刀切似的入場識別即登記。這樣一來,既能保證用戶使用平臺服務的主動權,又不影響停車系統的正常運作。

看似並不複雜的解決思路,是否能夠引起應用開發方的重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