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區位於閩江下游北岸,自古以來就是東南沿海的重要商埠。目前,轄區內保存着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舊址、青年會地下祕密交通站舊址、閩江輪船公司黨支部舊址、中共閩浙贛省委太平山聯絡總站舊址、福州店員總工會舊址等紅色史蹟地,還建有福州市雙虹小學革命史蹟陳列館、中共閩浙贛邊區革命紀念碑等紅色紀念設施。

下杭路——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舊址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舊址

1938年4月,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主任王助指示地下黨員鄭挺、舒誠等人籌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同年6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成立。

總隊成立後,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爲黨輸送了大批革命骨幹。它還打開了閩滬間的地下交通線,掩護了我黨不少黨員和領導幹部。

菜園墩——福州市雙虹小學革命史蹟陳列館

1926年冬,後洲一帶的林亨元、鄭太初、阮寶清、林春欽、王仰前等人組織了“青年任社”。1928年,吳仲禧、林亨元、鄭太初、蔡訓忠、王書錦、王仰前等和當地人士陳長輝合作,創辦了雙虹小學,林亨元爲第一任校長,吳仲禧爲董事長。

他們以辦學爲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33年“福建事變”失敗後,林亨元等人決心跟中國共產黨走,雙虹小學從此成爲黨組織地下活動的重要據點。

江濱西大道——青年會地下祕密交通站舊址

青年會地下祕密交通站舊址

1910年,愛國僑領黃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會會長後,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同捐資建設福州基督教青年會。1916年,福州基督教青年會建成。

抗戰勝利後,中共福建省委在福州基督教青年會401號房間——美國新聞處駐榕特派員辦公室設立地下祕密交通站。地下黨員蔡龍同是美國新聞處駐榕特派員,同時還是地下交通員、聯絡員。他利用在美國新聞處的公開身份,掩護黨的高級幹部,竊取敵人的機密情報,爲黨的地下工作作出了貢獻。

中平路——閩江輪船公司黨支部舊址

1945年,中共福建省委決定成立中共閩江工委,派莊徵到福州開展城市工作。交通員張章淦利用其叔父張依細在閩輪修造廠當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積極開展活動。蘇華等同志鑑於閩江航線在溝通福州與閩北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重視在閩江輪船公司內部發展組織。

1946年,經上級批准成立了閩江輪船公司黨支部。黨支部成立後,在團結帶領羣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先後發展了18名黨員。

太平山山仔裏——中共閩浙贛省委太平山聯絡總站舊址

中共閩浙贛省委太平山聯絡總站舊址

1944年,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閩江工委決定在福州設立地下交通聯絡總站。經周密考察,最終選擇在省委機關負責電臺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雲的“同和雜貨行”作爲據點。不久後,太平山聯絡總站移至太平山(山仔裏)高家大院。此後,太平山聯絡總站成爲黨在恢復城市工作時期接待和掩護省委、地委主要領導幹部的來往、住宿,並負責他們安全的常設機構。

上杭龍嶺頂——福州店員總工會舊址

福州店員總工會舊址

臺江商界良莠不齊,一些不良商家投機取巧、欺壓顧客,並置店員的合法權益於不顧,隨意撕毀合同、剋扣薪金等。

爲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1927年1月,共產黨員陳碧笙、蔡珊等人受中共福州地委指派,在上杭大廟山龍嶺頂的“武聖廟”內成立“福州店員總工會”,與國民黨右派和不良商家勾結成立的官辦“福州總工會”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鬥爭一直堅持到福州解放。

北江濱公園望龍園——中共閩浙贛邊區革命紀念碑

早在大革命時期,閩浙贛邊區就建立了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土地革命時期,閩北、閩東、閩中等地區先後建立工農紅軍和蘇維埃政權。主力紅軍長征後,邊區黨組織和人民羣衆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隨後相繼領導當地人民羣衆投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