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不要打乱孩子的节奏。

1、少对孩子说“快点”

现在社会的快节奏和紧绷的压力,爸爸妈妈的工作节奏不自觉的就带回了家中。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觉得很焦躁。原本一分钟做完的事情宝宝就要做三分钟,习惯了快速的爸爸妈妈就可能会催促宝宝“快一点啦”“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穿衣服”“快点~”

这让孩子与大人一样,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为最基本和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你怎么这么慢”。

这样催促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是不是感觉膝盖痛痛的?孩子是很敏感的,爸爸妈妈的不耐烦他们都感受的到,可能爸爸妈妈只是希望孩子能快点完成一件事情,可是这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不喜欢和否定,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在凶我,爸爸妈妈觉得我很差”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少对孩子说“快点~”,孩子慢下来的时候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不要打乱孩子的节奏

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克服这些焦虑,将这些焦虑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这样做不仅事关家庭生活品质,而且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只教会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却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岂不是一种失败?而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放慢速度绝不仅仅是为了停下来喘口气,而是为了感知和感受周围,去想象,去思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从而让他了解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以促进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这一切能够使他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终形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

3、孩子你慢点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作为母亲,她对儿童的节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与母亲角色之间的冲突,感动和启迪了无数读者。

她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一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小编很赞同龙应台对孩子的态度。孩子的人生刚起步,我们应鼓励他们按自己的喜好来,让他们亲自尝试,哪怕是走弯路,这样他们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最感兴趣的领域。自己感兴趣,才会全力以赴,才更有可能取得卓越成就。

图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