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美軍EP-3偵察機17日在南海的“國際空域”飛行時,遭到兩架中國殲-11戰機以“不安全的方式”攔截,雙方飛機相距僅約15米。具體事發地點是香港以南的南海北部上空。美軍偵察機做抵近偵察,中國派出戰機攔截,這是中美之間持續的遊戲。攔截都是對立的,不可能絕對安全,雙方一線軍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都會存在。

殲11攔截美戰機背後竟有如此內幕

2001年中國戰機與美國偵察機在南海上空相撞,一名中國飛行員遇難,美國偵察機受損後不經許可降落在海南島的軍用機場上,釀成雙方重大危機。如果美軍機繼續抵近中國海岸實施偵察,隨着解放軍攔截能力的提升,這種能力必將被使用,中美出現新的撞機事件的幾率說不定會上升。

殲11攔截美戰機背後竟有如此內幕

而一旦2001年的危機重演,其轟動性和危險性大概都要再上一個臺階。2001年中美的戰略緊張感遠低於15年後的今天,那一次撞機更容易被看成是“孤立事件”。一旦今天再有中美飛機相撞,它或許會成爲中美不斷積累戰略互疑的引爆點。世界也會把它的性質看得很嚴重,中美雙方控制事態的難度必將大大增加。

殲11攔截美戰機背後竟有如此內幕

首先,從中國公衆的角度看,如果再撞機,不應還是中國飛機被撞下來。美國飛機得以降落,並且最後被送回美國,那樣的腳本已經很難接受。大多數中國人希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美國的飛機應當被“撞下來”,或者被“擊落”。中國公衆的這種願望很可能會對軍人的當時反應和當局的善後方案形成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