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頻道報道,

中國國內養殖巴沙魚現狀如何?發展中國本土巴沙魚養殖產業,可行嗎?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的關鍵在哪裏?

文/ 海鮮指南(seafood-guide)編輯部 陳磊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市場以4.2億美元的年進口量成爲巴沙魚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轉眼到2018年,國內的巴沙魚養殖產業就如火如荼的進行籌備。

清明過後,南方的氣溫逐漸開始回升,各地的池塘都在準備投養新魚,正式開啓一年的養殖計劃。但今年出現了些許不同,在經歷羅非魚價格行情持續低迷之後,有一羣人正在做一項新的嘗試,海南、廣東和廣西的養殖戶開始對巴沙魚的養殖躍躍欲試。

越南巴沙魚中國國內養殖:早在2000年左右實際上就已開始

巴沙魚屬於熱帶魚類,對水溫要求極高,其適宜生長的水溫爲22-32℃,最適的溫度爲24-32℃,隨着水溫的降低,其生長速度放緩。當溫度低於16℃時,巴沙魚停止生長,溫度低於10℃時,則會凍傷甚至是死亡。只適合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養殖,國內養殖巴沙魚主要也是集中在海南的文昌、澄邁和瓊中,廣東的茂名,廣西的北海和防城港。

早在2000年左右,國內就有養殖戶開始嘗試養殖巴沙魚,但由於養殖成本、成魚品質和加工銷售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僅有少數的養殖戶在做嘗試性養殖。

直到2017年底,國內的巴沙魚養殖戶看到了曙光,越南巴沙魚長期受到原料短缺影響,價格持續高漲加之國內消費市場需求旺盛帶動行情進一步走高,國內的羅非魚養殖多年處於行情低迷狀態,“內憂外患”之下,積極助推了國內巴沙魚養殖產業的發展。

目前國內巴沙魚養殖起步最早和養殖規模最大的是在廣西北海,北海有較爲完整的巴沙魚產業鏈體系,涉及苗種、飼料、養殖和加工。文昌和茂名緊隨其後,且大多是由當地的羅非魚養殖戶轉型開始養殖巴沙魚。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苗種-飼料-養殖-加工”四個維度來梳理國內目前養殖巴沙魚的現狀。

苗種:缺乏優質種源,產業鏈佈局需從“頭”做起

國內養殖巴沙魚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苗種,前幾年沒有養殖戶養殖巴沙魚,國內的苗種廠也就沒有親魚的儲備,近期突然間對魚苗的需求量爆發,育苗場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充滿了對市場的不知所措。

海南陵水巴沙魚苗種廠供圖

國內目前巴沙魚苗種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方面來源於我國自行人工繁育的巴沙魚苗,在海南陵水和廣州番禺都有相關的苗種廠,另一方面就是從越南進口巴沙魚苗。“現在,國內的巴沙魚苗場都還沒有對外公佈報價,雖然養殖戶預定的很多,但因爲天氣原因現在都還沒有出苗,預計要到4月底,氣溫上升後纔可以孵化出苗。目前國內市場的苗種價格是不清晰的,還有一部分來自越南的苗對我們有衝擊,需要根據後續的養殖戶的需求來定價。”海南陵水魚苗廠王世大介紹到。

“越南目前的巴沙魚苗量較多,前段時間因爲原料短缺,越南的養殖戶大量的孵化苗種。1.5公分左右的魚苗運輸到國內的價格在0.16-0.2元/尾,從越南到國內需要耗時15小時左右。”一位在茂名做巴沙魚貿易的經紀人介紹到。

同時,國內的親魚還面臨種質退化的危險,“國內的親魚繁殖時間過長,種質退化嚴重,產出的魚苗中畸形率和體型都大不如前,體型的變化最終就會影響出肉率。國產苗腹部過大,體內脂肪含量較高,出肉率低,進口苗的體型較爲修長,脂肪含量低,出肉率高”北海的養殖戶反映稱。

從越南直接進口親魚也有合作社做過嘗試,但運輸和通關成爲最大的限制問題。親魚個體較大,魚鰭鋒利,長途運輸會因空間較小導致其相互受傷死亡,且活體通關問題目前也還沒有解決,需要依賴邊貿等非法途徑,國內真正有越南親魚的養殖場屈指可數。

未來,國內養殖企業建立優質的巴沙魚種質資源將會對產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改良國內種源和引進越南優質種源兩種途徑並行或許是對國內巴沙魚產業迅速建立穩定苗種來源最快的方法,在優質種源的基礎上,產業鏈的後續環節就顯得容易很多。

養殖:技術不是問題,亟需大型企業帶動發展

巴沙魚養殖的出現猶如救命稻草般給國內的羅非魚養殖戶帶來了新的希望,都對這條魚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現在國內的羅非魚養殖戶都想嘗試養殖新的品種,但又害怕大規模養殖巴沙魚帶來的風險,且目前國內的苗種供應不足,只能小規模試養。”這是國內絕大多數養殖戶的心聲和現狀。受苗種的影響,國內現在的養殖規模處於被制約的狀態。

據瞭解,巴沙魚的養殖技術對於國內的養殖戶來說不是問題,1輪養殖畝產普遍在10000斤左右,養殖戶最大的擔憂來自成魚的銷售。早幾年前就有部分養殖戶試養,但那個時候養殖出來的魚大部分都是黃肉,市場需求少,賣的價格就低。所以,在銷路不明顯的情況下,現在有很多的養殖戶也處於觀望狀態。今年開始部分養殖戶採取試養的模式,先養2-3畝的巴沙魚,根據後市的銷售情況再酌情增加養殖量。

國內經銷商收購的成魚

養殖合作社是目前多數企業採取的模式,一家養殖技術公司,帶動周邊的幾十家養殖戶組成養殖合作社。通過提供苗種、飼料、養殖技術和回收成魚的模式開展合作。“今年我們合作社下面的巴沙魚養殖面積達到3000畝,年計劃的出魚量在3萬斤左右,最終還要看我們和養殖戶達成的合作模式”海南海溢水產有限公司彭輝介紹到。

目前國內的白肉魚塘邊收購價在4.3-4.5元/斤左右,黃肉的塘邊收購價在2.8-3.2元/斤左右,個別地區會有小幅波動。“目前,巴沙魚的養殖規模集中在北海,早期北海就有小型的巴沙魚加工廠,對產業的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業內多位養殖公司負責人向海鮮指南證實了這個說法。

紅肉巴沙魚

雖然有較爲完善的產業配套,但北海也面臨氣溫環境帶來的挑戰,巴沙魚成魚在北海養殖無法過冬。“在北海養殖巴沙魚,每年農曆十月末,成魚必須全部出塘,否者肉質會變紅,更嚴重的就會凍死凍傷。我們經歷了多年的嘗試,才總結出這樣的經驗“北海中溢水產負責人陳亞中介紹到。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茂名,目前有養殖戶已經證實在粵西和北海養殖的巴沙魚都無法過冬,全年最多養殖1.5輪。海南因爲冬天的氣溫較高,可以順利過冬,全年可以養殖2輪。雲南鴻浩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發東也表示目前在中國和越南的交界處雲南富寧縣可以實現巴沙魚越冬。

飼料:大型飼料廠戰略佈局,“合作社”發起規模化養殖

據瞭解,目前恆興、粵海都已經推出了巴沙魚飼料,北海恆興巴沙魚飼料計劃年產2萬噸左右。海南百洋也計劃在4月底推出專用的巴沙魚飼料,計劃年產量在1萬噸左右。

恆興集團茂名分公司負責人王茂生介紹到:“恆興北海公司最早開始做巴沙魚專用料,嘗試了10多種配方,最終把玉米含量去掉後,養殖的巴沙魚白肉率達到95%左右,今年計劃擴大巴沙魚專用飼料的產量,但具體需要等國內放苗後確定。”

巴沙魚專用飼料

“目前用巴沙魚專用飼料的養殖戶並不多,大多都還是用的羅非魚飼料,一方面是專用的巴沙魚飼料少,有些地區普及不到;另一方面是養殖戶原本養殖的就是羅非魚,用羅非魚飼料也省事。但使用羅非魚飼料的大部分養殖出來都是黃肉的魚,這樣就得不償失,因爲羅非魚飼料的價格比巴沙魚飼料價格高。”海南的巴沙魚養殖戶反映到。

飼料是影響巴沙魚肉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在2012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的趙豔等研究人員就已經證明:飼料中的玉米蛋白粉含量,將會影響巴沙魚肉質的顏色,玉米蛋白粉含量過高,黃肉率就會偏高。

國內加工的黃肉巴沙魚

飼料廠在巴沙魚養殖鏈中扮演中重要的作用,不單單表現在根據巴沙魚的生長特性和國內的環境條件研製出巴沙魚專用飼料,同時在對養殖戶的促進和保障方面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巴沙魚養殖過程中最大的成本開銷來自飼料,飼料廠對養殖戶的資金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

加工:產業基礎完善,目前開背魚居多,未來的方向是魚柳

現階段,國內養殖的巴沙魚大多以粗加工爲主,做成醃製調味的開背魚,再銷售給國內的餐飲渠道。小型加工廠主要集中在北海和廣東地區,加工廠也並非專門從事巴沙魚加工,只是有訂單的時候會做一些。

國內加工廠做的魚柳產品

“國內現在的原料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加工成爲魚柳,但是往魚柳方向發展是趨勢。加工廠做成開背魚的利潤率不高,魚柳的技術含量高一些,同時利潤空間也高很多。”北海中溢水產陳亞中介紹到。

海南目前沒有專門的巴沙魚加工廠,一部分現貨魚被運輸到廣東進行加工,成本的壓力會因此增加。“海南和大陸有瓊州海峽屏障,鮮活的巴沙魚過港的費用要增加0.5元/斤,而凍品運輸的成本只會增加120元/噸,相比之下,大家都是願意選擇凍品”海南的巴沙魚經紀人介紹到。

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規模較大的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2018年也準備在巴沙魚的養殖和加工方面做一些嘗試。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勤富介紹到:“今年我們準備做一些試驗,先拿出200畝左右的池塘來試驗巴沙魚,然後帶動周邊農戶以養殖合作社的形式開展。加工方面我們目前還不是嘗試,但設備和技術都和羅非魚的加工差不多。”

“海南發展巴沙魚加工產業的速度會很快,因爲以前一直都有羅非魚加工的基礎在,原來的加工廠只要做簡單的轉型,就可以適應大規模的巴沙魚加工。海南的養殖公司和加工廠都願意把巴沙放在海南就地加工,這也是大規模養殖後的必經之路”海南海溢水產總經理彭輝介紹。

國內加工廠做的帶皮魚柳

“我們是在海南收魚,然後運輸到廣州肇慶的加工廠進行加工調味做成開背魚,最後銷售給國內的烤魚店。這樣做成本增加很大,主要是看中了國內巴沙魚的質量好,鮮活度和產品品質可控的優點,海南的白肉率也比較高。”蘇州大滿通在海南的巴沙魚項目負責人朱先生介紹到。

加工廠直接與消費市場對接,感受消費者對產業前端養殖的反饋。中國市場對巴沙魚的強勁需求毋庸置疑,但優勝略汰的市場規律也不能忽視,加工出適合中國市場消費需求的巴沙魚產品纔是國內養殖加工的核心競爭力。

編者觀察:國內養殖成本與市場價的平衡點是關鍵,中國本土巴沙魚產業崛起仍需長遠佈局

做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巴沙魚產業是巴沙魚養殖環節中每一位參與者的共鳴。

在養殖熱情高漲的背景下,我們仍然需要理性看待國內養殖巴沙魚面臨的挑戰,爲這條魚的產業發展做長期規劃。因爲近在咫尺的越南目前就有比我們更加優越的養殖環境條件和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體系。

海南海溢水產巴沙魚養殖廠

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來自養殖成本方面的挑戰,越南全年溫度都適宜巴沙魚生長,一年可以養殖3輪,年畝產30000斤,養殖成本在16000-18000越南盾/公斤(約合人民幣4.48-5.04元/公斤)。國內養殖效率最高的海南全年也只能養殖2輪,年畝產20000斤,養殖成本在6元/公斤左右。此外還有國內土地租金和人工的成本也比越南高出不少。

黃肉率過高也是初期一直困擾國內巴沙魚規模化養殖的重要因素,氣候條件、巴沙魚苗種、飼料成分、養殖過程中是否換水等原因都會影響巴沙魚的肉色。越南養殖的巴沙魚也會有黃肉,但是一般不超過10%,其他都是正常的白肉,但根據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普遍是黃肉居多。

“現在國內貨源短缺,加工廠也願意收黃肉的魚,黃肉魚的價格在2.8-3.2元/斤,白肉魚的市場價格在4.3-4.5元/斤,但不能確定的是未來等到越南原料狀況得到緩解後,加工廠是否還願意要黃肉魚,最好還是可以養殖成白肉的,價格高,利潤相對會多一些。”茂名的經銷商稱“茂名化州是目前巴沙魚養殖面積較爲集中,但是黃肉率偏高,養殖戶沒有大規模投產就是擔心黃肉率高的問題,這對於養殖戶來說也一直是一個心結。”

在海南和廣西有部分養殖公司聲稱已經通過改良養殖技術手段,將巴沙魚白肉率提高,但大規模養殖後的成魚效果目前仍不得而知,需有根據後續市場進一步驗證。

恆興飼料茂名地區負責人王茂生向海鮮指南表達了在國內推廣巴沙魚養殖的初衷:我們最終希望推廣巴沙魚的效果是:國內一部分養殖羅非魚的養殖戶轉養巴沙魚,保留一部分人養殖羅非魚。羅非魚主攻出口市場,巴沙魚主要滿足內銷需求,這樣也可以緩解一部分羅非魚價格低迷的情況,巴沙魚的養殖還可以給養殖戶帶去利潤,兩個品種使得養殖平衡,產業健康發展。

從過往的中國水產養殖史來看,只要是中國養殖戶看上的品種,規模化養殖的發展速度是令人驚歎的。未來,國內的巴沙魚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地區首當其衝會是在海南,這裏有適宜的氣候環境,全年均可養殖巴沙魚。苗種廠、飼料廠和加工廠等環節均有由羅非魚產業轉型而來,剩下的就需要接受來自越南的挑戰和對消費市場的長期佈局。國內巴沙魚養殖產業的發展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聲明

【關鍵字】:巴沙魚養殖 產業規模 水產養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