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4岁让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他母兄慷慨道义,一门争死的故事却少有人知晓。

孔融出生于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孔融之兄孔褒,为人豪爽,喜交名士,与东汉名士“江夏八俊”之一张俭相交甚深。张俭因揭发朝中权贵而遭报复,被朝廷通缉,四处逃亡。一天他逃到山东曲阜欲投至交孔褒,正好孔褒外出未归,孔融出门应客接待了他。孔融问他何故来投,张俭见旧友不在而孔融尚在年少,因此不愿将详情告知。孔融见他面有窘色,说话也支支吾吾,便笑道:“兄虽外出,难道我就不能为您作主么?”张俭正好也无去处,只好暂且留下住了几天方才离去。那年孔融年方16。

按当时东汉律例,收匿朝廷逃犯将与犯人同罪。张俭揭发朝中权贵犯的是死罪,许多故交都唯巩避之不及哪敢收匿?

不久,孔融收匿朝廷逃犯之事终被发觉,郡吏将其兄弟二人系狱审讯。孔融首先说道:“张俭来我家确有此事,现已离去,也不知去了哪里,当时我兄在外,是我做主留他在家,与我兄无关,我愿意承担窝藏朝廷罪犯的一切责任。”

未等孔融说完孔褒接着说:“张俭是我的好友,他是投奔我而来,我弟不知道他是朝廷通缉犯才留在家中住了几天,这罪应该由我来承担,与弟孔融没有任何关系。”

郡吏得到兄弟俩的供词也疑惑不定到底该由谁来承担此罪,于是又传讯孔氏兄弟的母亲。孔母说:“我的丈夫已去世,我是家长,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应该由我这个做家长的承担,我甘愿认罪。”

郡吏见他们一门争死,更不知如何定夺,于是将供词申奏朝廷。朝中有良知的大臣见孔氏一家如此慷慨道义,不但不贪生怕死,而且慷慨争死法庭,无不赞叹,最后放了孔母和孔融,孔褒也得到从轻发落。

史称孔融为孔子二十世孙,自幼聪明知礼,四岁时与兄弟分梨,舍大取小,家人问何因,他说我是小儿应当吃小的。十岁时,他随父亲到京师,李膺为河南尹,是当时名士,名重一时,门禁严肃,除当代名士和世交之外一般都不接见。孔融很是仰慕,想去见见这个“老夫子”。他一个人来到李膺门前对门吏说:“我是李公家子弟,特来求见,请通报一声。”门吏见他虽然年幼,但却落落大方,很懂礼仪,必有来头,就让进见。见面后,李膺并不认识他,但见他举止大方,言语不凡,却也暗暗称奇。便问道:“你小小年纪,到这里来有什么事?你说是我的通家子弟,但我并不认识你的爷爷、父亲啊。”孔融从容答道:“我的先祖孔子与您的先祖李老君(老子)同德类义,相为师友,难道不是累世通家?”李膺听后不禁叹赏,笑道:“你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将来必成大器。”

后来孔融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名列“建安七子”之一,颇有盛名,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官居太中大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