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動駕駛技術一直是這幾年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自動駕駛技術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但這只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而實際上自動駕駛技術離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亦或許這所謂的自動駕駛技術只是我們美好的願望,而永遠不會有實現的那一天,至少在人工智能具備靈活的決策能力之前,人工駕駛技術是無法成型的;雖然最近這幾十年間傳感器等(自動駕駛的眼睛)技術飛速發展,但其終究達不到人類肉眼的能力,不是達不到而是差很多,而這種差異絕對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所以理想中的自動駕駛或許永遠不會到來。。。

自動駕駛技術的級別劃分簡述自動駕駛技術的級別劃分

1.Level 0人工駕駛:這個級別我們早已平穩的度過,甚至說市面上我們已經很難見到這個級別的車了;說到底就是車子上沒有配備任何的電子輔助設備,比如ABS,ESP之類的電子輔助設備都沒有,這樣的車子就屬於完全人工駕駛;

ABS防抱死系統

2.Level 1輔助駕駛: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在售車型都屬於這個級別,具備一定的電子輔助設備如ABS,ESP,CCS(定速巡航)等,這類車就已經達到了L1的範圍;嚴謹的說這個級別我們也早已經做到,可能各別車型上還有未普及ESP的存在,但那也僅僅是個例,畢竟咱們國內的相關法規沒有強制要求配備ESP,不過ABS早已全面普及;

車道保持系統

3.Level 2半自動駕駛:半自動駕駛更容易理解,簡單點說就是車載電腦可以同時對車子的橫向動作,縱向動作進行自動控制,比如說目前比較常見的自適應巡航,就可以在車子縱向移動中完成加速,跟車,停止的自動化操作;而車道保持系統又可以通過識別正行駛車道兩側的標記線來使車輛實現保持車道行駛,所以簡單的說車道保持系統可以通過識別兩側標記線來完成車輛的橫向移動,從而牢牢的把車輛限制在行車道中;所以只要同時配備了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功能的車輛就已經達到了半自動駕駛的範圍,當然現如今具備這樣半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也是不少見的,可以說半自動駕駛技術我們已經實現;

自適應巡航

4.Level 3高度自動駕駛:特定場景下的自動行駛,在特定場景下電腦接手駕駛權,從全流程的角度來完成駕駛工作;在L2中,車輛只是在動態行駛中保持某種狀態下的自動化,比如可以在高速上保持車道自動行駛,但等到需要停車入位的時候還是要由人來完成;而L3則不同,它可以完成特定場景下關於駕駛的任何工作,比如跟車行駛,比如車道保持,最主要的是到達目的地後它可以自動泊車,所以L3可以完成特定場景(選定的路線)下的所有工作,但L2只能完成特定路況下的部分工作,說到底L2是分不清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L3則可以按部就班的去處理問題;

5.Level 4超高度自動駕駛:L4與L3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不同;L3下的特定路況自動駕駛不具備處置所有突發性問題的能力,當系統遇到無法處置的問題時,還會將車子的操控權交還給駕駛者(這裏有個模糊的界定,當系統發出警報的一段時間之後,駕駛者沒有及時收回駕駛權,那麼出問題駕駛者付全責;而在警報期間內出現問題,則是車子全責,換句話說就是由生產廠進行負責),所以說L3更像是一個駕校的學員,會開,也能開,但不具備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旁邊必須得坐個教練盯着纔行(駕駛者);而級別到了L4,選定路線上的一切問題都由自動駕駛系統來完成,系統必須具備全面的決策能力,可以處置一切突發問題,系統不得主動放棄駕駛權(駕駛者可以搶奪,但系統不能主動放棄);所以到了L4這一級別,電腦的決策能力就變的尤爲重要,這也是電腦的短板之處,電腦終究不能像人腦那般靈活,在未來幾十年也很難達到人腦的邏輯處理能力。。。

6.Level 5全自動駕駛:全路況下的自動駕駛模式;說到底就是具備L4的一切決策能力,並擁有比L4更大的執行範圍,比如L4是在特定場景下的全自動駕駛,那麼L5就是全路況下的自動駕駛,所以只要做到L4,那麼從理論上看實現L5就存在希望;只不過L5已經不再具備範圍的限制,換句話說只要設置好目的地L5級別的車子可以把乘客送到地球上任何一個位置,當然這話說的有些大,但僅僅是在L4的基礎上提高信息的採集量,配備更加高精度的地圖並保持實時更新的狀態即可(實際上要更復雜),但L5需要建立一個全球端的統一系統來進行各種問題的處理,按照目前的國際形式真正打造出個地球聯盟估計最少還得幾百年,所以從唯物的角度來看L5級別的自動駕駛是沒有辦法實現的,牽扯的是是非非太多;所以針對小範圍而言(一個省或一個市,一個區)實現L4更有意義。。。

這就是L4級別的無人駕駛測試車真正阻礙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根本,是電腦的決策能力的不足

要實現特定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L4),主要依靠自動駕駛系統的偵測,決策,執行三個方面來完成;偵測的含義很簡單,就是依靠車身上的各種雷達,傳感器等設備(比如L4級別測試車頂上鍋蓋一般的大雷達)及時發現路上的所有障礙,突然搶道的車輛,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亂跑的寵物等等,就目前的技術來說偵測系統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強大,它們的可視範圍及可視水平都遠比人的眼睛要弱很多;即便是在120千米勻速巡航的狀態下,人的眼睛依然可以看到數百米外的場景,而在偵測設備眼中,幾百米外的車輛僅僅是幾個像素點而已,所以就更不用提幾百米外的各種指示牌了,它們根本看不清;當然這只是目前的技術水平還沒辦法完全做到的事情,但這一點無需擔心,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早晚有一天能造出比擬人眼的自動行駛偵測設備,偵測(感官)這部分並不是阻礙自動駕駛普及的絕對原因,而真正的難點在於自動駕駛系統的決策能力不夠,不具備人腦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

二進制碼

只要自動駕駛的決策能力無法提高到一定水平,那麼自動駕駛就不會普及;電腦善於判斷對與錯,但介於對錯之間的問題它判斷不了;計算機語言由衆多的1和0所組成(2進制),無論電腦做什麼,最終的形態都是一堆0和1組成的碼(就如駭客帝國裏滿屏的0和1),所以這決定了電腦無法描述0.5(比喻);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形容一個有底線,有擔當的壞人,但讓電腦來形容就很困難了,因爲在電腦眼中要麼就是好人,要麼就是壞人,而這類有優點的壞人對於電腦的思維來說就是死循環了;所以電腦的這一特性如果引入到自動駕駛領域中,會發生什麼?那當然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奇葩問題,比如說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必然被設定好了各種各樣的規則以及約束條件,來使它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但這些條條框框是冰冷的,是沒有任何感情的!換句話說實際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得已而爲之,而這些不得已而必須去爲之的事情電腦都做不到;很多年前鄙人送一位工作中受傷的同事(生命垂危)發瘋似的往醫院跑,途中闖了三個信號,鄙人清楚這樣做不對,但因爲害怕同事來不及搶救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當然具備多年的駕駛經驗還是能規避很多風險的,最終還算及時的跑到醫院而同事也被救了回來,如果等上幾個信號也許就會錯過搶救時機(或許);而如果是自動駕駛來處理這個問題,那麼一定會按部就班的前往醫院,不會做出任何的過格行爲,因爲主機廠就是這麼對它進行的設定,所以自動駕駛是冰冷的,它會造成很多問題;對於主機廠來說,只要確保旗下的自動駕駛車輛不違反任何法律,規則就是成功,至於車上傷者的安危根本就不會被考慮,當然這也不是人家的責任範圍;再比如一個擁堵的路況下,紅綠燈已經失去了調控交通的能力,所以現場的交警叔叔開始接管交通的指揮權(根據我國憲法,此時警官的權限高於紅綠燈);現場的指揮者可以用手勢告知駕駛者繼續前行,即便前方已經是紅燈!但指揮者該如何和自動駕駛系統進行交流?用手勢告訴系統可以繼續前進?但是這自動駕駛系統是隻認燈而不認人的,這個時候該怎麼辦?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各位朋友可以自行的去思考各種類似的場景;所以自動駕駛系統如果全面普及,那麼所帶來的害處遠遠高於好處;要知道到了L4級別,就不要想人工干預的問題了,能人工干預的自動駕駛就不叫自動駕駛。。。

所謂的自動駕駛也許只是我們美好的願望

通過鄙人上文中的描述,其實很多朋友都能明白自動駕駛其實真的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即便真的在某一天它的技術成熟(偵測,決策,執行),它也很難衝破法律,道德,倫理所形成的限制;舉一個比較拷問靈魂的例子,當我們駕駛車輛遇到了必然會產生碰撞的場景,一邊是一大羣闖紅燈而不懂事的孩子,而另一邊是一位遵守規則在路邊默默等候的老人,如果必然有一邊要發生碰撞(二選一),我們應該如何去抉擇?而如果是自動駕駛系統又會如何抉擇?如果是自動駕駛系統遇到了這種必然要選一邊進行碰撞的場景,那麼很可能會衝向遵守交通規則的那一位無辜的老人,理由就是主機廠會對系統進行設置,如果真要發生不可避免的碰撞,那麼必須將事故責任降至最低(無論誰來設置系統,都會遵循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那麼在這個框架下,自動駕駛車輛很可能爲了降低責任而主動避開那一羣闖紅燈的孩子,而對準那位老人,因爲孩子是一羣,老人只有一位,所以這裏面就涉及到了極爲沉重的道德,倫理的相關問題,所以從表面上看自動駕駛是一項技術,但實際上的本質則是承認人工智能已經具備了替代人類的能力,所以這就不單單是技術了,或許是一種社會結構,分工的轉型,所以自動駕駛這一步真的很難邁出,因爲具備了全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已經不再屬於一輛車了,誇張的說它已經屬於社會中一個新的個體。。。

總而言之自動駕駛技術聽上去很美,最近這些年自動駕駛技術也非常火熱,但在鄙人看來只是不斷去熱炒的概念罷了;在我們的想象之中,這自動駕駛技術可以爲我們帶來諸多的方便,可以促進共享汽車的發展,似乎可以控制車輛的增長速度?可以改善交通環境?但實際上決定車輛增長速度的根本原因在於需求,而不在於共享不共享,有需求車輛就會不斷增長;比如某個城市有50萬輛私家車,如果都換成共享汽車,還是會有50萬輛,不要去幻想可以提高每一輛車的利用率,因爲大家的出行方式,出行時間,出行路線各不相同,所以想利用共享單位緩解交通壓力的思路從邏輯上就錯了,比如五個人,同一時刻出行,奔五個方向,時間都很緊迫,那麼這個時候只能用五輛共享汽車來解決問題,所以車子的數量一點沒少;所以自動駕駛所促進的共享單位的發展並不會給我們帶來方便,而全面普及後帶來的必然是麻煩;所以這自動駕駛技術在幾十年內很難實現,換句話說這或許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是否能包容自動駕駛的問題。。。

相關文章